-
日期: 2022-09-07 | 來源: 最人物 | 有9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看《茶館》時,當叁個老人撒起紙錢,舞台上高潮迭起,台下的吳彥姝淚流滿面——她並沒有完全看懂故事的內涵,只是單純地被舞台上的氛圍與演員的情緒所震撼。
在那時,成為話劇演員,就成了埋在吳彥姝心中的,壹顆關乎夢想的種子。
於是之(中間) 《茶館》劇照
1956年,18歲的吳彥姝高中畢業,恰好看到了山西話劇院在招學員,她心癢難耐,立刻去報了名。
“報名話劇院”這件事,在家裡還引起了壹場小型風暴。
在那個年代,“演員”這個身份還是不被大眾認可的“叁教九流”,保守的母親自然是難以接受。
但好在吳彥姝還有父親這個“同盟”,他告訴母親:“行行出狀元,你就讓她去試試。”
誰知這壹試,竟還真讓她考上了。
1959年,21歲的吳彥姝出演了個人首部電影《流水歡歌》。
這是她人生第壹個電影角色,也是前半生裡唯壹出演的電影角色。除此之外,她專注於話劇舞台,話劇生涯與壹位先烈的名字纏在了壹起:劉胡蘭。
吳彥姝 《流水歡歌》劇照
考進話劇院時,吳彥姝並不知道,自己應試的這個崗位正是為了“劉胡蘭”這個角色設置的。
彼時的她長得瘦瘦小小,臉卻圓乎乎的,看上去很精幹,與劉胡蘭的形象很像,這才輕松進入了話劇院。
只是僅僅長得相像,並不足以撐起壹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由於吳彥姝的成長背景與劉胡蘭相差甚遠,剛進話劇院的前兩年,吳彥姝壹直在品嘗挫敗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