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9-07 | 来源: 最人物 | 有9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她不会演。
“站也不会站,手也没地方放,脚也不知道该怎么摆,连转身都不知道怎么弄了”,她没有体会过真正的苦难,演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假。
于是,剧院干脆把吴彦姝派到了刘胡兰的老家,山西省吕梁市的云周西村。
整整半年的时间,吴彦姝就住在刘胡兰家旁边一个老乡家里头,每天都要跟着刘胡兰的母亲一起下地、一起做饭。
刘妈妈一边做活,一边与吴彦姝讲刘胡兰的故事。
刚到云周西村的时候是冬天,天很冷,吴彦姝睡在炕上,一不小心得了感冒。
她强忍着不敢和剧院里汇报,觉得自己“既然是来体会,就要适应这个环境,体会透彻”,但咳嗽许久都不见好,老乡看不下去了,就在半夜,用萝卜皮给吴彦姝烧水喝。
这是当地的土方法,60多年过去了,吴彦姝还清楚地记得那碗萝卜皮水的味道,也切身体会到了当地农民对人的真诚与热情。
从那一刻起,她就决心要演好“刘胡兰”。
吴彦姝(中间)饰演刘胡兰
“下定决心”与“成功做到”之间相隔了多少故事,吴彦姝如今已然记不大清了。
她只记得这出戏排了整整三年,上台之后就开始了全国巡演。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演5场《刘胡兰》,从早上5点化妆,到晚上10点下台,连演一个月,场场座无虚席。
除此之外,她也演别的剧目,但演得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刘胡兰”。
1965年3月19日,吴彦姝所在的山西话剧院接到了去人民大会堂汇报表演的通知。
这一年,吴彦姝27岁。
没曾想,在表演中途,院长突然激动地跑到后台宣布:“总理来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