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9-07 | 來源: 最人物 | 有9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她不會演。
“站也不會站,手也沒地方放,腳也不知道該怎麼擺,連轉身都不知道怎麼弄了”,她沒有體會過真正的苦難,演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假。
於是,劇院幹脆把吳彥姝派到了劉胡蘭的老家,山西省呂梁市的雲周西村。
整整半年的時間,吳彥姝就住在劉胡蘭家旁邊壹個老鄉家裡頭,每天都要跟著劉胡蘭的母親壹起下地、壹起做飯。
劉媽媽壹邊做活,壹邊與吳彥姝講劉胡蘭的故事。
剛到雲周西村的時候是冬天,天很冷,吳彥姝睡在炕上,壹不小心得了感冒。
她強忍著不敢和劇院裡匯報,覺得自己“既然是來體會,就要適應這個環境,體會透徹”,但咳嗽許久都不見好,老鄉看不下去了,就在半夜,用蘿卜皮給吳彥姝燒水喝。
這是當地的土方法,60多年過去了,吳彥姝還清楚地記得那碗蘿卜皮水的味道,也切身體會到了當地農民對人的真誠與熱情。
從那壹刻起,她就決心要演好“劉胡蘭”。
吳彥姝(中間)飾演劉胡蘭
“下定決心”與“成功做到”之間相隔了多少故事,吳彥姝如今已然記不大清了。
她只記得這出戲排了整整叁年,上台之後就開始了全國巡演。最多的時候,她壹天要演5場《劉胡蘭》,從早上5點化妝,到晚上10點下台,連演壹個月,場場座無虛席。
除此之外,她也演別的劇目,但演得最有成就感的,還是“劉胡蘭”。
1965年3月19日,吳彥姝所在的山西話劇院接到了去人民大會堂匯報表演的通知。
這壹年,吳彥姝27歲。
沒曾想,在表演中途,院長突然激動地跑到後台宣布:“總理來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