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9-17 | 來源: 自拍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屋子收拾出來之後,安娜媽媽的老朋友來家裡過聖誕節,這是幾拾年來頭壹次。
日子久了,兩位老人待我就像親生閨女壹樣,叫我Chinese daughter(中國女兒)。他們不僅不收我的食宿費,生活上還處處幫我,連我考駕證的1500多加幣都是安娜媽媽出的錢。我要出門的時候,她會給我准備包,准備洗漱用具,准備水果,就像對自己孩子那樣式兒的。
我也從心底裡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不在乎服務時間,只要有空就想多幹點。兩年之後我拿到楓葉卡的時候,心裡還是戀戀不舍,想把護工當成壹門事業做下去。那時候我的工資也漲上來了,先是18加幣壹小時,沒幾個月又漲到20、22加幣。
這是當時我帶安娜媽媽和吉爾去參加社區活動的照片。
我出國那年兒子正在沈陽上大壹,學費要靠我媽的養老金,後來都是我來出,終於能讓媽松口氣兒了。我除了給孩子交學費、生活費,也有能力接濟家裡了,遇到像母親節、過年、或者什麼節日,我都會給媽錢。但她每次都不要,她說你把自己管好,把孩子管好就行了。所以我有時候就讓兒子給她,再帶她出去吃頓好的。媽頭疼腦熱了不願意花錢去醫院,我也會堅持讓兒子帶她去做檢查。
那幾年經濟情況好轉了,但我畢竟壹個人在國外,精神上還是挺孤獨的。2014年,壹個中國朋友來找我玩的時候給我下載了壹個當地交友APP,說裡面都是真實的人。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玩兒了壹段時間,沒遇到合適的,自己又不會卸載,就這麼掛著。
有壹天,壹個叫奧恩的男人在上面主動和我打招呼。他說他住在附近,問我是否願意和他約會。我看人長得比較實在,就答應了。第壹次網友見面我特緊張,故意早早趕到約會的星巴克,戴著大墨鏡透過縫隙打量往來的人群。
不壹會兒奧恩開著皮卡來了,他看上去40多歲,瘦瘦高高的,真人比照片上還精神。和我聊天的時候他也很禮貌,知道我壹個人來這裡打工,說對我欽佩不已。我了解到奧恩是做鋁材玻璃行業的,電工、木匠手藝也都會,聊完之後我對這個人印象很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