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0-01 | 来源: 鬼谷子思维 | 有5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她18岁时,接触到了月经杯后,就不再用卫生巾。月经杯清洗后,可重复使用,更方便、环保。
因为这个好习惯,即使在疫情肆虐的国外,很多老外排队都买不到厕纸时,她也能在家里乐呵呵的,完全不担心“没纸用”。
竹子牙刷,丝瓜络刷碗,食用油当卸妆油,洗护产品选用无包装的皂类,自制环保洗衣粉,DIY蜂蜡保鲜布代替保鲜膜……
“无痕生活”渗透到苏一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希望成为地球资源的使用者,而不是掠夺者。”
苏一格坦言自己变成今天的样子,和家庭的启蒙教育密不可分。
她出生在中国沿海的一个三线小城市,当地消费水平不高。
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母一直秉承着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吃饭时,爸爸要求酱料必须随吃随拿,用完后,必须立即放回冰箱。否则,等到食物回温后再冷藏,就会费电。
上小学时,每到新学期,同学们都换上了塑料新书皮包课本,但只要旧书皮没破,爸爸从不给她买新的。
她只能默默地自己剥下旧书皮,用肥皂水洗干净,掩盖住它是个旧书皮的真相。
那时候的苏一格,内心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
爸爸如此节俭,妈妈也毫不逊色。
妈妈衣柜里的衣服大多是10年以上的衣龄,使用的吹风机也有20年历史。妈妈的物品用现在时髦的词来形容就是“复古”。
父母不懂环保,不懂低碳,只知道浪费不对。即使去澡堂洗澡,父母用水也很节制,不会像有些人觉得“不用白不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