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0-01 | 来源: 鬼谷子思维 | 有5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零浪费”,是在十多年前,由美国的Bea Johnson提出的,它的核心概念就是几乎不去产生任何垃圾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产生了极少量的垃圾,要么能回收,要么能堆肥降解。
而国外一些特别牛的“零浪费”环保人士,能将很多年产生的垃圾只装在一个小玻璃罐中。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把垃圾减量做到这个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苏一格曾经也很向往这样的生活方式,觉得他们很厉害。
但过了一段时间,她逐渐发现这种方式并适合自己。因为她每天都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垃圾量上,反而会让自己变得很焦虑。
有一天,她帮助过的某位同学给她带了杯咖啡,以表感谢。她接过咖啡的一瞬间,头脑里闪现的却是:咖啡的盖子是棕色塑料的,属于不可回收垃圾,那自己就必须把它带回家,塞进小玻璃罐里,那么,小玻璃罐里的垃圾量就一下子上涨了很多……
想到这里,她的思想一下子高度紧绷起来,甚至都不想接过那杯咖啡。
本该好好地感受来自别人的善意,却硬生生变成了一种压力。
生活还是需要一些人情味。
苏一格陷入了思考,想到自己做这些事出发点单纯因为自己喜欢,而不是变成一种负担。
她决定不一味追求苦行僧式的环保,也不会放弃去对美的追求,完全戒掉化妆品。
她也会选择网购,只是尽量购买环保物品。在下单时备注,自己是环保人士,请卖家不要过度包装。
她爱购买二手物品,这样可以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长,物尽其用,让它们晚点变成垃圾。
她很享受每次去淘二手家具时,那种寻宝的感觉。凭借自己的慧眼识珠,把某件家具带回去,擦拭干净,重新搭配,让它再散发出复古精致感。
她家里的真皮沙发只花了100块钱,还1000块淘到6件家居物品,包括藤编茶几、丝绒座椅、竹子板凳、三层置物架、搪瓷盆、带锁扣的军用水壶。-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