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0-07 | 来源: 参考消息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2日,俄联邦安全局“跑步”破案,宣布杜金娜遇害案系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实施,执行者为乌公民纳塔利娅·帕夫洛芙娜·沃夫克,1979年生人。
俄方透露,沃夫克于7月23日带着12岁女儿赴俄。为实施跟踪、监视,其在杜金娜所住楼内租房,并在入境、作案和离境时切换使用顿涅茨克地区、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汽车牌照。遥控引爆杜金娜汽车底部的炸弹后,沃夫克携女儿逃往爱沙尼亚。
另据爆料,沃夫克曾在乌武装部队办公室服役,心思缜密,“对谁都守口如瓶”。
21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放狠话称,如证实此案中有“乌克兰的痕迹”,那么这就是“基辅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
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否认乌方牵涉此事,称乌克兰“绝不是恐怖主义国家”。乌国防情报局声明,乌国民警卫队未参与事件,并否认俄媒关于沃夫克曾在“亚速营”服役的报道。
杜金娜遗体告别仪式在莫斯科举行
【普京两个动作,三重信号】
传闻满天飞,沉默了两天的克里姆林宫22日宣布,俄总统普京对杜金娜的家人致唁电,并签令追授其英勇勋章。
唁电中描述杜金娜“聪明、有才华、善良、有爱心”,称“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俄罗斯的爱国者”。
普京关键时刻发声,以及俄方火速指认凶手,至少体现三重潜台词:↓↓
第一,安抚俄罗斯人。一位如此优秀的“国家的女儿”惨遭厄运,俄罗斯岂能咽下这口气?她是英雄,不会白白牺牲,俄罗斯会记住她。不要忘记,是乌克兰造成了这一切。
第二,提醒乌克兰。你们搞偷袭让人看不起,我们火速破案,一切细节尽收眼底。你们得手了,却在道义上失分,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所作所为了。
但同时,此事不得不引起俄方的高度警惕。乌“杀手”靠简单伪装能轻易深入莫斯科,刺杀名人并扬长而去,这是多么危险的征兆。这意味着莫斯科引以为傲的情报和安保防线出现了漏洞,绝不是小问题……
第三,正如杜金本人说的那样,提醒乌克兰背后的美西方,俄在与乌方的冲突中“务必要赢”。这场冲突已持续半年了,双方仍打得难解难分,如果有人想剑走偏锋以唬住俄罗斯,那是打错了算盘。
【多国涉风波,美国态度含糊】
俄方的意志很坚定。沃夫克飞到爱沙尼亚,即使是掘地三尺,俄方也要引渡她到俄受审。
22日,俄联邦委员会国际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贾巴罗夫放话,如爱沙尼亚拒绝引渡沃夫克,俄将对该国采取“强硬措施”。
爱沙尼亚背后有北约撑腰,自然不会跟俄点头哈腰。爱外长雷恩萨卢认为,俄方关于沃夫克的声明“是挑衅”。在他看来,是因为爱沙尼亚支持乌克兰,俄方才试图以此事施压。
爱外交部称,只在符合法律规定时才可公布越境人员的信息。只要沃夫克不离境,俄爱两国,接下来必将陷入引渡拉锯战。
另一方面,虽然俄方认为,此次袭击的对象并非杜金娜之父杜金,但已有分析将此事与杜金的政治立场挂钩。俄政治问题研究所所长马尔科夫认为,杜金持亲土耳其和亲阿塞拜疆立场,不排除策划刺杀者是反对土、阿的人士。
土耳其祖国党秘书长佩林切克21日称,谋杀杜金娜不光是针对俄,也是针对地区国家的意志和行动,特别是试图打乱土、俄在叙利亚“合作反美”的进程。
比起爱沙尼亚,土耳其突然站出来,当然引人注意。其为何越过乌克兰,直指美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