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0-19 | 来源: 一览扶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美幸而言,喝酒也像是一种游戏,需要经过重重关卡:
下班之后,必须先去泡澡、蒸桑拿。蒸完桑拿,无论多么口渴,必须坚决不喝水;然后,再去超市购买自己喜欢的食材,回家自己烹饪一两样下酒菜---这个过程当中,无论多么口渴,也一样必须坚决不喝水。哪怕超市提供免费试饮,也要果断拒绝。唯如此,才能在下酒菜上桌之后,在一种绝对的饥渴状态中,打开一罐啤酒,倒入冰镇好的啤酒杯中,仰头一饮而尽---嚯……这一刻的淋漓尽致,芳淳甘美,才是人间值得,才谓人间至福。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一个人的时候也要美丽的度过。”
这两句话,可谓现代日本社会的“女德指南”。与昭和时代经常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一对夫妇+一儿一女”的理想四口之家不同,当下日本的文艺作品,单亲妈妈、独身女性的题材明显多了起来。她们经济独立、凡事有主张、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极为看重个人独立的生活空间,非常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内心强大到不需要爱情,懂得如何自己跟自己玩。
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渴望没有束缚的自由生活,期待作为独立个体的自己,可以不依赖任何人都一样好好活下去,甚至哪怕是结婚成家,也希望能拥有一个人度过的时间。这是人类社会在都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一种趋势——从传统的大家庭、到现代的小家庭、再从现在开始直到未来,出现追求绝对独立的“一人活”。
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女诗人与谢野晶子就说过一段名言:
“我认为,作为人,不管是男是女,作为理想,必须经历并完成四个独立,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这四个独立就是:思想的独立、感情的独立、创作的独立、经济的独立。有了这四个独立做前提,才真正完成作为人的独立。”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与谢野晶子所提倡的“四个独立”,在日本的部分都市男女当中得以实现。日本的专栏作家荒川和久,多年从事日本社会的独身研究,并将他的研究结果汇集成了一本书,书名叫《超SOLO社会:“独身大国?日本”的冲击》。在这本书里,荒川和久根据他的研究数据,推测在2035年,日本总人口中,将有一半人以上独身,再加上未婚化、非婚化、离婚率上升以及丧偶,日本将进入到独身大国社会。
曾经的日本社会,是全民皆婚的家庭共同体社会。当时日本人的婚姻观,认为“结婚是人生当中理所当然的事”。这就像不管是不是肚饿,都认为一日三餐应该按时吃饭的认识差不多。而从平成时代开始,日本人的许多生活观念,都在发生明显转变:如果不饿,就不必餐餐进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体型肥胖。同样地,如果独身一人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当然也不必结婚。以免失去自由,失去只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这种强调自我独立的思维模式,并不一定跟经济相关,但却与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现代日本人从小就接受“自立?自由?自给”的价值观教育,这令他们更相信自己,也更看重自己。当信自己看重自己的人们,开始向内心寻求自我时,独立便开始成立。如果经济上再实现自给自足,独立便能破蛹而出。
美容师佐藤,便是这样一位破蛹而出、活得自由自在的女子吧!我想。这样自由的女子,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也拥有常人所无法到达的淡然。就在不久前,一个初秋的下午,我又去找佐藤帮我剪头的时候,佐藤告诉我:常跟她一起喝酒的一位酒友去世了,因为癌症。
这样的话题让我变得沉默。我感觉自己的心绪明显变得有些复杂,但除了沉默,我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直到佐藤自言自语地又说了一句:“去墓地喝酒,感觉会很好吧!”我才附和了一句:“是啊!”
我知道佐藤只是在给我剪头的时候,随便找个话题跟我聊聊天。就像跟人寒暄时,谈论天气那样。
“明天会下雨呢,不过我们还是聚个会喝点酒,在雨中喝酒感觉会很好吧。”
“一位朋友患癌去世了呢,我们打算去他墓地前喝酒,在墓地喝酒的感觉会很好吧。”
这让我想起树木希林生前说过的一句话:
“活着是日常,死去也是日常。”
佐藤的淡然让我不知说什么好。但想想活着的日常如此多烦恼,而死去的日常烦恼恐怕也不会少,不免心中黯然。-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