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0-24 | 來源: 國防時報排頭兵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俄羅斯切斷天然氣引起歐洲冬季供暖難題,雖然有美國及挪威等替代來源解決了部分所需,但此前有能源專家透露,美國壹船天然氣貨物在歐洲竟以2.75億美元的價格售出。
針對此事,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進行抨擊,近期更是直接點名美國,稱其天然氣在國內市場與歐洲售價不壹,痛批“雙重標准"。
馬克龍10月上旬才呼吁美國及挪威降低天然氣價格,以展現友誼的意義。他當時在巴黎企業家會議上表示,歐洲支付的錢是美國和挪威賣給同行的4倍價,呼吁這並不是友誼的真正意義,並稱會在G7峰會討論。
時隔約2周,馬克龍10月2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他炮轟美國在能源領域的雙重標准,在自家國內販售便宜的天然氣,但對歐洲卻是破紀錄的售價。
馬克龍稱,美國某些行業還獲得80%的政府補助,而這些在歐洲都是被禁止的,這是雙重標准,關系到跨大西洋貿易的誠意。
歐盟壹直以來對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感到不滿,法案為美國制造的電動車提供補貼,歐盟官員則指對綠色經濟不公平的支持。
能源投資銀行家瑟格倫表示,壹艘滿載天然氣貨物的船只,跨大西洋的運輸成本約6000萬美元,貨物在歐洲以2.75億美元的價格售出,每批貨物可以賺取1.5億美元的利潤,這是難以置信的套利交易。
目前,歐洲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和中國“給自己帶來的不利”越發顯現,目前,德國或率先打破這壹枷鎖。
此前,中國遠洋運輸公司(中遠海運)決定收購德國漢堡港托勒奧特貨櫃碼頭35%股份,10月底是這壹收購案達成的最後期限。依相關法規,如果德國政府未能在截止日期結束前,通過禁止交易或延長期限的決議,該交易在法律上就被視為自動完成、直接生效。
不過,這壹收購案此前在德國內部出現歧見,內閣6大部門與情報機構反對,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今年9月更是稱,將降低依賴中國原物料、電池、半導體。
但德國總理朔爾茨對於中國的合作表示認可,其不同意在聯邦內閣會議討論中遠海運收購案,已指示相關部門起草壹份妥協方案,從而推動收購案在10月底完成。
有消息稱,朔爾茨計劃於11月3、4日訪華。此外,朔爾茨在上台前擔任7年漢堡市長期間,壹直支持發展對中國貿易。對此,德國政府回應,考慮中遠海運收購案涉及商業機密,不會在投資審查階段發表評論。
去年9月,德國漢堡港務集團“漢堡港口與物流公司(HHLA)”宣布,中遠海運港口將獲得漢堡港托勒奧特貨櫃碼頭35%的權益,作價6500萬歐元。漢堡港務集團高管警告:“拒絕中國人,不僅對港口、而且對德國都將是壹場災難。”
漢堡港口與物流公司(HHLA)發言人海姆斯稱,這筆簡單的投資交易被政治化了,並重申,中企並非收購港口本身,而是投資營運港口碼頭的壹家公司。此前,中遠海運已收購鹿特丹港和安特衛普港這兩個歐洲重要樞紐港口的部分股份。(井上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