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02 | 来源: 美国之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他甚至认为,1990年代到2008年左右,美中关系不断向好的态势,应该是历史的偶然,不是正常的情况。
中国:责任全在美方
到目前为止,双方都没有显示出要为美中关系的改善作出让步迹象。布林肯和王毅通话后的声明也摆脱不了美中近年来的惯例--各说各话。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声明,布林肯谈了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及其对全球安全和经济稳定构成的威胁,并谈到海地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和安全局势,以及继续开展协调行动,为海地人民提供支持的需要。
根据中国外交部声明,王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歌颂中共的“二十大”。王毅向布林肯说了所谓的“两个确立”,并劝美方“认真研读二十大报告”。他说:“中国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美方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主观臆测,更不要让意识形态偏见蒙蔽双眼。”
中共声明中的另一个重点是王毅要求美方应停止对中共“遏制打压的做法,不要为两国关系制造新的障碍”,他说美方“严重违反自由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必须予以纠正”。声明对俄乌战争简单带过,对海地只字不提。
日本《外交官》杂志的解读是,王毅要传达的第一个讯息是,美国不要期待中国会改弦易辙,“美国必须学会与中国相处,接受中国的本来的样子”;第二个讯息是,改善美中关系的责任完全在美国。
10月28日在与伯恩斯会晤时,王毅说的更加明确。“中美谁也改变不了谁,美方不要再试图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打交道,不要总想着打压遏制中国。”“从实力地位出发”是拜登政府多次提出的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
10月2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被问到美国防长奥斯汀称试图重开两国军事沟通渠道时直指,当前两军关系面临严重困难,责任完全在美方。
与中国“共处”难,合作更不易
自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后期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转变--从欢迎中国崛起、帮助中国融入到国际秩序中转变到遏制中国。
麦艾文(Evan Medeiros)曾在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中、蒙、朝事务,并担任过亚洲事务高级主任。他最近在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有关中共二十大和美中关系的研讨会上说,美国的对华政策中遏制的成分确实在增加。不过,他认为这只是美国对中国的野心作出的反应。
“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它的外交、军事以及经济野心也越来越大。我在白宫工作的时候,正好是中国从胡锦涛时期过渡到习近平时期,我几乎是目睹了他们一天一天的变化。中国逐渐在改变,现在的领导人有更大的野心。他们想让中国变得强大,有更大的紧迫感,对风险和摩擦也有更大的容忍度。”
不过,他又说,这并不代表美中无法共存,只是找到这样共存的方式比较困难。
他说:“现在,这是否排除了共存的可能性?不,并没有。但要弄清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与(中国)共处很困难。他们的表述,他们要求我们尊重他们的核心利益,西藏、 台湾、 新疆等,所有这一切都让共处非常非常非常困难。所以我认为我们离那个还很遥远。”
麦艾文说,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曾经很努力地在各种战略对话会议上寻找与中国合作的机会,但是中国人似乎并不真正感兴趣。他说,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变得越来强大后,中国人似乎对外交对话和合作并不感兴趣。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2021年3月拜登政府上台后不久曾经这样描述过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框架:“该竞争时竞争、能合作时合作、必要时对抗”。
张彦(Ian Johnson)是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的资深研究员,曾经担任《华尔街日报》北京站站长。他最近在外交关系协会一次有关美中关系的研讨会上,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提问时说,美中未来在气候变化以及其他问题上进行富有成效的长期对话空间不大,因为中国会把这些合作当成筹码,要求美国在中国视为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改变政策。
他说:“中国人仍然倾向于将此视为他们对美国的帮助。(他们认为)讨论气候变化是我们想要的。只要我们不谈新疆、西藏、台湾、南中国海,他们都愿意。就像我们前面提到佩洛西议长访问台湾的情况,他们愿意在这些问题之间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系。如果我们继续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某些行动,他们很乐意切断这些对话,尽管我们告诉他们继续这样的对话,符合双方的利益。如果我们在中国定义的核心利益问题上少些行动,那么它会更愿意重新审视这些对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