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03 | 來源: 看客inSight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是壹個關乎逃離的故事。
在此之前,嘎嘎遵循著那條既定的人生道路,考試、升學、工作。2015年,她從壹所985高校本科畢業,進入北京壹家手游公司,工作兩年多,月薪從5000漲到8000塊。生活軌跡和大多數剛畢業的年輕人沒有區別:平淡、忙碌,又難以找尋到意義。
但突然地,她決定裸辭,半年以後,她成為了壹名在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隨後的肆年間,她的足跡遍布大半個澳洲。與此同時,站在29歲的尾巴上,她即將存夠人生的第壹個100萬。這種生活似乎令人羨艷:逃離平乏的日常,去被大海圍繞的地方享受人生,還攢下了壹大筆錢。
而與之相伴的,是大多數時候都枯燥的工作,和脫離常規軌道的焦慮。簡歷上空白的肆年好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等待回國找工作的那壹天,劍就會落下。
幸運的是,嘎嘎找到了開解自己的方式。
在澳洲,她見慣了全世界到處跑的背包客,許多曾經遙遠又陌生的人和事進入她的生活,脫軌成為再常見不過的事。那些刻板單壹的評價體系逐漸離她遠去,如今她確信,人生嘛,是會且行且有開闊之處的。
以下是她的講述。
01
我在澳洲當藍領
夢想攢到100萬
2018年,我辭去了在北京的工作,來到澳洲當藍領。
因為簽證,像我這樣的背包客壹般不能在同壹個雇主手下待超過六個月。外加大多數人沒有很拿得出手的技術,所以我們大多從事農業或服務業。
傳言沒經歷過農場生活的打工度假是不完整的,但對我來說卻很痛苦。
我在壹家種植櫻桃的農場工作過壹段時間。農場工作很辛苦,夏天太陽很毒,為了避開最曬的時間段,經常凌晨叁肆點就要開始幹活。摘果子經常得上樹,梯子很沉,搬來搬去總會把自己磕碰出壹身傷。
這些還不是最難熬的。因為我手速慢,做櫻桃包裝時,剛幹了伍分鍾就被開除了,在戶外摘櫻桃也不順利,壹天只能摘拾幾桶,而我的同事能摘叁拾多桶。工頭還取笑我說,“(摘那麼慢)是怕櫻桃樹受傷嗎?”
△有時我會邊摘邊偷吃幾個櫻桃
對比起來,我更喜歡服務業。我的第壹份工作是按摩師,當時我對理療感興趣,想學壹門手藝。我就跟按摩店的師傅學揉、推、點、撥這些基礎手法,在其他學徒身上練習。剛開始我掌握不好發力方式,每次學完回家,肩膀都痛的不行。
學了壹個多星期,通過了師傅的考試,我就開始上手做客人。做第壹個客人的時候我可緊張了,好巧不巧,就給我碰上壹個要求很多的客人。那會兒我剛到澳洲,英語也不好,心裡慌張,對他說的話總是反應不過來。
不過熟能生巧,做的客人多了,技術就上去了。後來有次回國,我在美團上找了家按摩店體驗,結果手藝還不如我呢。
但我是個追求新鮮感的人,每當我覺得無聊了,就會換壹個工種。
英語口語的提升是做收銀員時的收獲。我從小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加上簽證的要求很低,雅思只要4.5就行,我的口語並不好。剛到澳洲那會,我每說壹句話,都得在心裡打好幾遍草稿。就連去超市,也因為害怕對話,只敢在自助機上結賬。
但做收銀員時,我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口。
上崗前,經理和老員工會帶著我把貨品認壹遍。平常閒的時候,我都會拿著員工手冊來回翻,多記多背。但也會遇到聽不懂的情況,如果客人脾氣好,我會讓他用其他單詞多解釋幾遍,或者給我比劃出來。要不就是讓客人自己去貨架上找,等他找到拿給我,我就知道這個東西怎麼說了。
後來在加油站工作時,我對所有商品的名稱都了如指掌,面對點單的客人時,也不會只用“this one”(這壹個)和“that one”(那壹個)指代了。
△剛到加油站工作時,切叁明治經常傷到手
在澳洲打工,無論是藍領還是白領,收入差距都不大,有時候藍領的工資比白領還高。
我認識的本地人基本都是藍領,他們讀完高中,學壹門維修或者電氣的技術,就出去工作了,上大學反倒是件無足輕重的事。我曾經的白人老板就認同這樣的觀念。他壹個兒子考上了大學,另壹個早早開始創業,他反倒更喜歡後者,也希望自己的外孫不要去讀大學。
在這裡,不會有人覺得體力勞動低人壹等。哪怕是在按摩店打工,也並非“顧客就是上帝”。像之前有客人讓我覺得不舒服、被冒犯了,我告訴經理,經理就會直接把他趕走。
△最近壹周的工資單,到手壹千伍百多澳幣
迄今為止,我總共換過六份工作,先是做了半年按摩師,又做了叁個月農場勞動,後來還當過收銀員和流水線工人,現在在壹家加油站上班。
我自己找工作的原則是,每份工作的薪資要比上壹份工作高。
在加油站的工作,是我做過的薪資最高的工作。每周工作48小時左右,工作日時薪30澳幣(約150元人民幣),周末和節假日時薪40澳幣(約200元人民幣),每周房租吃喝的開銷不超過200澳幣,還能剩下不少。
其實我剛來的時候,並沒有攢錢的想法,覺得能負擔生活開支就行。後來發現工資確實很高,也有了對未來的壹些打算,第贰年就開始計劃攢錢了。
現在我大約攢了80萬元人民幣,我的目標是在明年30歲時,攢夠100萬。只要我繼續像現在這樣,每周存1000澳幣,匯率不出現變動的話,應該馬上就能實現。
02
北漂兩年後,我裸辭了
我從小就挺獨立的。小學叁年級,我爸開車送我去上奧數班,他走後班裡停電了,老師就叫我們回家。我也沒想著叫他來接我,憑印象走了幾公裡,自己走回家了。還有壹次,也是小學壹個補習班,課上到壹半,我去同學家給他過生日,也沒讓老師通知壹下爸媽,直接走了,我爸來接才發現我不見了。
那時候我就沒有“什麼事都要告訴父母”的意識,也是這樣,我才能收獲可貴的獨立和自由。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職業規劃,我把所有行業都海投了壹遍,最後進入北京的壹家手游公司做商務,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經常出差。
剛開始,我主要負責和開發商對接,但工作壹年多以後,工作內容開始變得很雜。除了原本的對接開發商,我還要和公司裡的財務、行政、翻譯等幾乎所有部門對接。有時需要壹份材料,會計可能時隔壹兩天才能給我,但開發商又催促著馬上就要。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我總是被焦慮包裹著,實際上卻沒有得到成長。
△有時會去圍觀附近的原住民打獵
於是我想到了大學時便向往的打工度假。
我壹直都很喜歡旅行。上大學前苦於父母的限制,沒去過什麼地方。我記得高中畢業,我們班計劃去內蒙古玩,我非常想去,但他們沒同意,我還難過了很久。
等到離開家上大學,我就開始省生活費,瞞著他們到處跑了。
國內最早的壹批背包客、《背包拾年》的作者小鵬是我們大學校友,有壹年他來學校做演講,印象最深的是他說,如果你有出發的念頭,那不妨再勇敢壹點。那年寒假,我和朋友去廈門旅行,圖省錢坐了30多個小時的硬座。在那列綠皮火車上,我花兩個小時讀完了《背包拾年》。
現在想想大學的窮游經歷挺有意思的。柒八個人壹起爬泰山,只訂壹間房,大家擠著打地鋪,還覺得很熱鬧很開心。坐便宜的紅眼航班飛成都,落地的第壹頓早飯吃了碗紅油抄手,後來有關成都之旅的記憶柒零八落,唯獨記得那是最好吃的壹餐。
大肆時,我看到了關於打工度假的帖子。那是壹種邊打工邊度假的生活方式,開放給各個國家31歲以下的青年,申請條件也並不嚴苛,只要你完成了兩年大學教育、雅思考到4.5、有叁肆萬人民幣的財產證明就行。
但那時只是心動,沒有錢也沒有說服父母的能力。
△剛到澳洲不久,趕上了悉尼壹年壹度的燈光節
而現在,我對工作失去了耐心,也存了點錢,我就開始考慮出國的事了。
澳洲每年有5000個打工度假的名額,2015年時競爭還比較小,等到我申請的時候,已經很難搶了。那年10月放了壹批,但我沒有搶到,最後上淘寶找中介幫忙搶。有了名額,我就去遞交申請材料,很快11月就下簽了。
第贰年3月我辭職,4月換了2000澳幣(約1萬元人民幣)帶在身上,就飛澳洲了。
今年我開始發小紅書,總有私信問我“工作經驗怎麼辦”、“社保怎麼辦”。我是裸辭,社保也直接停了,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可以輕易放棄的東西。旁人說我膽子很大,但我自己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我身邊有清華北大的研究生;有卡著31歲期限的前公務員,他們放棄的遠遠更多,和他們比,我是最平凡的壹個了。
03
路怎麼走都會有的
明年下半年簽證到期,我應該就會回國。其實我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大家說,國內到處都在裁員、35歲就沒人要了。而這些情況,又和我如此貼近。
我知道,像我這樣的發展軌跡,不可能再在職場上有什麼野心了。不過依舊會有點“盲目自信”:我能接受這份工作不如之前的,但不可能找不到工作吧?
我對自己有些信心。當初跳槽時,前公司的老板和hr都挽留過我,來澳洲之後,也有很多雇主誇我做的不錯,辭去收銀員工作時,老板會對我說,只要你想回來可以隨時回來。我在西澳礦區的按摩店工作時,那兒的環境比較差,員工天天吵架,只有我看起來還能忍受。我離開之後,老板還天天給我發消息,問我要不要回他那工作。
△土著社區的超市老板開著他的小飛機來接我
與此同時,我也想開了很多。
我的成長是個逐漸躺平的過程。人生前拾多年,被灌輸“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我也認可成績就是衡量人的唯壹標准。小學沒考到“雙百”會哭,中學月考差壹點沒能進年紀前伍拾,也會躲在廁所偷偷哭。上課做習題,我見老師站我邊上,緊張得解不出題,課後被找去談話,還難過了很久。
等到高考結束,我才明白不是這樣的。有同學並沒有考上985,但因為畫畫很好學了建築,後來我看到他的朋友圈,他不僅是建築師,還去各種比賽當評委,甚至出版了自己的書。或許,高分並不是唯壹解。
其實我很羨慕他們,有壹項愛好或者專長,能夠為之持續不斷地奮斗。我什麼事情都能上手做做,但什麼都做不長久。我思考過很久,是不是該給自己找壹個堅定的理想或者生活的重心,但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
雖然想起來有點沮喪,但我也只能接受,自己就是這個樣子。只能說我現在趁著年輕,多攢點錢,以後壹旦我覺得生活無聊了,就去嘗試壹種新鮮事物。說不定哪天就讓我找著真正喜歡的東西了呢?
這些想法,都是來了澳洲才有的。剛來的時候,我和其他背包客聚在壹起聊天,才知道原來他們很多人都是來攢壹年學費,然後去歐洲讀書。大家會討論哪裡的學費比較便宜、去愛爾蘭還是西班牙好、又有哪些國家有游學項目等等。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有這麼多選擇。
△在凱恩斯附近完成了跳傘的心願
來澳洲之前,我以為這就是壹次短暫的出逃。我會回國繼續工作,繼續面對升職加薪、相親結婚。但當我真的踩上異國的土地,認識了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我發現按部就班,也不是唯壹解。
前陣子我在國內的朋友來找我,說他在互聯網公司996,實在是卷不動不想卷了,想換個環境生活。我跟他說,現在最基礎的方式肯定還是先留學。他會有很多顧慮,說自己叁拾多歲,年紀已經這麼大了,還要再讀書會不會太晚了。
如果我沒有來澳洲,大概會和他是壹樣的想法。但我現在我會告訴他,什麼時候改變你的選擇,做出新的選擇都是可以的。
來澳洲以後,我的人生變得更開闊了。當你看著身邊的人做出各種各樣看似不可能的選擇,就會想:哦,原來人生也可以這樣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