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06 | 来源: insdaily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从央视曝光的“假鱼翅”“合成肉”,到社交平台上的“馊鸡腿”,再到消费者亲自领略的“臭鱼烂虾”“回炉食材”……
最终,许多兴致冲冲的“自助餐探店”,变成了“一次上门,永久劝退”的经历。
“花同样的价钱,倒不如去买几道货真价实、味道好、厨师精心烹饪的菜品。
而不是胡吃海塞了一堆不新鲜的食物,回家闹肚子。”
这些年,人们对身体健康愈加重视起来;比起吃得多,更想吃得舒服、吃得健康。
可许多人进了自助餐厅,总是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品难以取舍;最后东拿一点、西拿一点,取回的食物远远超过一顿饭能吃下的量。
最后不是硬逼自己吃下过量的食物,就是乖乖给餐厅交了“剩餐”的罚金。
经常看到因为罚金,客人和店家发生口角的新闻/央视网
而随着《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和“光盘行动”的提倡,人们对“浪费”行为的容忍度也在降低。容易产生浪费的自助餐,也难免受到一定冲击。
并且,自助餐厅因为特殊的用餐模式,环境难免嘈杂。
不断上菜、补菜的声音,朋友聚餐的笑闹声,以及随处可见的跑跑跳跳的小孩子,也让注重用餐气氛,想要安静吃饭,或者跟同行人交谈、约会的用餐者,将它排除在选项之外。
种种因素,似乎都指向了自助餐逐渐没落的结局。
而当许多人以为,自助餐也会像KTV、网吧一样,成为“时代的眼泪”时,它却出乎我们预料地,悄悄“复活”了。
过去的十一假期,许多自助餐厅门口又排起了长龙——
有来和同学朋友聚会的,有带着老人孩子来聚餐的,也有自己专门来“大吃一顿”的。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到,今年3月、7月以及10月,自助餐都出现了多次热度上涨的现象,最高峰出现在今年十一假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