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21 | 来源: 环球时报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提到她的丈夫保罗,更多人会联想到保罗离谱的投资准确率和收益率。在美国社交媒体上,“跟着佩洛西老公买股票”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从保罗的投资领域看,科技股是他的固定目标。一个诡异的巧合是,保罗总能在相关政策公布前大手笔买入相关股票,时间掐得总那么正好。比如政府没有准备对大科技公司加强监管的时候,他大手笔买进高科技公司的股票。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佩洛西家族的“暴富”:佩洛西的国会年收入仅约22万美元,但2021年佩洛西和保罗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7亿美元。
林林总总,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对佩洛西表示不满。共和党也看到这种趋势,在中期选举中集中火力针对佩洛西,“解雇南希·佩洛西”成为共和党人的一个选举口号。
2
活跃美国政坛这些年,极端反华,已经成为佩洛西身上一个最突出的标签。
她早就尝到这带来的政治甜头。
佩洛西出生在巴尔的摩,进入政坛却是在搬到旧金山后,那会,她已经47岁。
在旧金山,华裔居多,而且,旧金山也是美国政坛自由派的堡垒。佩洛西曾多次表示,“不要搞错了,人权斗争是旧金山的道德规范”。
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她在1991年作为议员访问中国时,就与另外两名美国议员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采取不顾后果的破坏性举动。如此出格的表现,使得佩洛西在众议院得以“崭露头角”。
此后,在几乎所有涉华议题上,佩洛西几乎都表达过对抗性立场,其中行动激进、言辞激烈的不在少数。看看我们一路走来美国给设置的各种坎:最惠国待遇、贸易、芯片、台湾、香港、西藏、奥运会,等等,佩洛西几乎都在其中扮演了找茬的主力角色。
就像美国国际政策太平洋委员会委员普拉特所言:“佩洛西对中国极少有愉悦之情,基本是彻底的怀疑。她难以轻松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
记得佩洛西说过的“美丽风景线”吗?
佩洛西曾经把在香港的暴力游行称为“美丽风景线”,试图以这种荒谬的说辞来衬托美国政客常常挂在嘴边的所谓“民主”“自由”的优越性。
但在去年1月“冲击国会山”事件发生后,佩洛西却很是双标地声称,美国的民主遭到“可耻的攻击”。在今天的“告别演讲”中,她也再次提及民主是“是脆弱的”,选民不会支持那些使用暴力的人。
还有今年8月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窜台之举。
不管如何粉饰,都无法掩饰佩洛西执意窜访台湾,心里装的不是台海地区的安全稳定,不是中美关系大局,而是在自己卸任众议院议长之前“再搞个大新闻”,再强化一下自身“反华急先锋”的角色定位。
精巧的政治算计取代长远的战略谋划,选举政治直接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哪管身后恶浪滔天”。
不光有政治算计,佩洛西此举还夹带着经济私利。
佩洛西窜台的时候,偷偷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小保罗。她的官方访问团名单里,没有小保罗的名字,众议院议长的官网上也找不到任何线索,但小保罗被拍到出现在了台湾地区等佩洛西亚洲之行的各站中。
人们自然得质疑,小保罗是否在借佩洛西的影响力来为家族捞钱?
这里面的利益链条不难梳理。小保罗是圣乔治生态矿业公司子公司的经理和Altair国际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两家公司都在矿业领域大举投资,尤其是钴和锂的开采,这两种金属对制造半导体和电池至关重要。而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都是半导体的重要产地。
嘴上全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佩洛西就是这样的人。
3
对内热衷恶性党争,是佩洛西身上的另一突出标签。
在今天15分钟的众议院讲话中,佩洛西再次表达了对特朗普的不满。她表示,过去与3位总统合作愉快,包括小布什、奥巴马和拜登,独独没有特朗普。
在第一次竞选国会议员时,佩洛西将“一个将被听到的声音”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就算即将离开聚光灯,她也不忘将自己对特朗普的不满广而告之。
在接受采访时,佩洛西将美国政治极化的责任都归咎于共和党:共和党过去十年的行为是“反科学、反政府”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