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24 | 來源: 西部之城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新冠疫情 | 字體: 小 中 大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4日下午,全國至少已有,合肥、南昌、叁亞、鄭州、哈爾濱、長沙、西安、深圳等多地推出類似管理措施。
當然,各地的程度會有些許差異。比如,深圳是“叁天叁檢叁不(不聚會、不聚餐、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
成都是“叁天叁檢”,在第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具後可有序流動,但不得參加聚集性活動,不前往酒吧、歌舞廳等重點公共場所;
南昌是抵昌後落實“叁天叁檢”(含落地檢),但入昌未滿5天人員,不得進入餐飲服務、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
另外,在能否乘坐公共交通方面,不同地方的舉措也不壹樣。像上海、成都都未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合肥、西安、沈陽等明確不得乘坐公交、地鐵等。
總的來說,以上海為代表,越來越多的城市,尤其是以省會、中心城市為主的大城市,對於外省進入人員的防控措施在明顯升級。
這本質上就是要通過降低大城市的“流動性”,來提前防范疫情的爆發風險。
注意,關鍵詞是——大城市。
10來天前,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在談到“贰拾條”的執行時提到,當前防控的重點仍然還是人口密度比較大,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難點是這些措施怎麼樣落實好。
壹定程度上可以說,“上海模式”的出現,應該就是對上述判斷的壹種“回響”。當然,這是不是全部的“回響”,尚待觀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伍天肆檢”及對出入公共場所更嚴格限制的開啟,當前大城市的防控走向,不僅未如之前“贰拾條”剛發布之時,大家所期盼看到的變化,反而在朝另壹個方向調整。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部菌曾提醒,對於“贰拾條”在執行上的“復雜性”,要有更多的心理准備。現在來看,這個判斷是沒有被“打臉”了。
03
大城市不僅人口流動性大,而且人口基數大,常住人口動輒上千萬乃至超兩千萬。在現有的防控目標和標准下,這些城市壹旦出現大面積爆發,顯然會將防控推向更被動的狀態。
之前的上海,目前的廣州、重慶、鄭州等,都在說明這壹點。
並且,目前壹個更為復雜的情況是,多座超大、特大城市同時進入某種“緊張”狀態。
如西部菌粗略統計,截至24日下午兩點,單日新增超200例(確診+無症狀者)的“大城市”(中心城市)就至少有:
廣州、北京、重慶、鄭州、成都、哈爾濱、太原、石家莊、呼和浩特、濟南、佛山、武漢、西寧、蘭州、西安、天津、烏魯木齊等——占據省會城市(直轄市)數量的壹半以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