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25 | 来源: 金错刀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如此接地气的背后,根源还是海信对本土化运营的重视。
这一点,在海信收购东芝也有体现。
管理上,海信收购东芝之后,没有马上把员工换成中国人,而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改变:
所有部门正职均是日籍管理者,将管理层级从7个压缩到4个......治好了东芝的大公司病。
产品上,在海信之前,东芝已经2年没有推出新产品。
收购以后,海信董事长周厚健曾三次到东芝调研,海信会甄别哪些是东芝的特色,再把自己的新技术加进去,最后融合两者的强项,补足东芝的产品线。
只用15个月,就让东芝结束了连续8年的亏损。
结语:
曾有媒体问海信掌舵人周厚健,最不希望海信像自己的地方是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呆板。”
海信集团内部也称呼周厚健为“技术偏执狂”,海信曾总结出发展“五件宝”,其中一条就是“作为技术偏执狂,为海信奠定了工程师基因”。
然而恰恰是这种偏执,让海信非常要强,危机感相当重。
在当时互联网企业冲击下,海信一度被外界认为古板、封闭,但靠着周厚健对第一的执着,海信不仅挺了过来,还找回了尊严。
周厚健曾坦言,“我不是不会作秀,不是不喜欢作秀,关键是秀不秀得好。”
敢对50亿人喊出“中国第一”,显然靠的不仅是胆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