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1-01 | 来源: 央视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急诊抢救室的床位要尽快周转起来不能够压床,所以进到急诊抢救室里面,其实我们看到的虽然床都是满的,但是一定不是同一拨病人,因为我们现在要求急诊留观抢救的这些要24小时清零收治。
记者:什么意思?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也就是说你现在在急诊留观的这些人,在24小时之内必须要把他收到病房里面去,把急诊抢救的这些床位留出来给下一拨病人用。
记者:24小时一个周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24小时之内必须要清零收治,实际上现在很多医院已经不是24小时了,可能十几个小时就得腾出来。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口前移,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等,等都成了重症了,到医院里面来接,那我们三级医院的资源总有饱和的一天。所以现在我们也提出来,其实这也是我们三年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关口前移,早干预、早治疗,能够防止轻症变重症。
为了做到关口前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要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风险人群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就是让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辖区内这些有高风险因素的人,先给摸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透析的、孕妇、儿童,评估他们的健康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健康风险等级建立不同颜色的健康档案,分级来管理,红、黄、绿。红色就是危险因素最高的;黄色是中等水平;绿色是相对安全的。通过健康档案健康监测,能够对他们健康管理管起来。
记者:假如说高龄老人,七八十岁高龄老人他自己有基础病,如果出现了一些症状应当怎么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一旦出现红色的,这样的老年人我们要求马上转诊,直接到三级医院就诊,因为这个时候只有到三级医院才有可能把重症给降下来。
随着春节临近,我国即将迎来城乡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这势必会导致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因为农村地区地域宽广、人口庞大,但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如何应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感染高峰,成为巨大的挑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经过三年了,大家都没有回家过年,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这样的话有可能会出现报复性的城市人流高峰涌向农村,回家过年探亲,所以我们更加担心农村的疫情。其实农村来讲最主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要保证药能够下去,而且供应的量一定要涵盖春运的时间段甚至还要长;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如果一旦有重症的这些人要能够转上来,最起码能够转到县医院来救治。
记者:谁来干这事?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一方面我们要求县里、乡里要组织车辆,要做好车辆的准备,一旦发生有病情变化需要转的话,能够有交通工具把他尽快地转到县医院里面来;另外,也发挥多年以来,我们形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城市的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对口帮扶县医院。一方面是远程;一方面要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驻点在县医院,准备接这些重症的救治。
为了应对到来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严阵以待,尽最大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也正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记者:为什么我们做了如此充足准备,但是给人感觉还是猝不及防?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其实我也一直在关注网上舆情的反应,我觉得更多的反应还是说这个药,在早期发热的时候更多的是药的问题,是因为买不到药,拿不到药,我觉得这方面舆情是很多的。当时我们提出来的想法也是要给这些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一定要给配到位,要充足,结果到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开了,但是药品供应这一块出现了短缺,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记者: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药一时间供不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像当时零售药店里面被抢购一空,老百姓首先囤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也是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的,所以一下子短时间内市场需求量一下子很大,但是产能和产量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其实包括企业,生产企业也面临人员感染减员的问题,所以多种因素导致,一度出现了药品短缺的问题。到现在重症上来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还是老龄化,尤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多,所以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的重病人,大家都要到三级医院,尤其都要到这些三甲特别有名的三甲大医院,我们的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很大的基数都要到塔尖去看病,这个供需矛盾一定会特别突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