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1-19 |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深夜八卦 | 字体: 小 中 大
乐华曾在招股书“风险因素”部分直言:公司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签约艺人的声誉,但公司无法保证签约艺人及训练生将不会卷入无法控制的不可预知事件,如失德行为或不遵守法律法规。该等事件可能造成对公司及签约艺人的负面报道及声誉损害。公司亦无法保证将能够及时发现或有效应对未来涉及签约艺人或训练生的负面报道。
如今乐华娱乐虽上市成功,但其“王一博依赖症”依然无解,艺人经纪业务依然存在巨大脆弱性。若不作改变,恐怕乐华的资本市场之路仍将有许多坎坷。
“自降身价”上市
乐华娱乐一直对资本市场心向往之,但其上市之路却一波三折。
早在2015年9月,乐华娱乐便在新三板挂牌,随后在2018年3月选择从新三板退市。退市后一个月,乐华娱乐开始寻求A股上市,并于2018年4月开始接受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但A股上市并不顺利,2021年5月,乐华娱乐自愿终止上市辅导。
此后,乐华娱乐转战港股。2022年3月,乐华娱乐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于当年8月通过上市聆讯。然而,2022年9月,距上市临门一脚,乐华娱乐却选择延迟全球发售,暂缓港股IPO计划。
暂缓IPO,乐华娱乐对外称“面对国际地缘政治、全球性通货膨胀反噬经济及疫情多发散发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加之恒指持续下挫、新股大量破发,乐华娱乐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缓本次港股IPO”。
值得注意的是,乐华娱乐2022年9月欲在港交所上市时,原计划全球发售股份1.3256亿股,发行价6.80~8.50港元,按此计算,募资金额约为9亿~11.27亿港元。但本次上市,全球发行1.2006亿股,发售价为每股4.08港元,发行募资不到4亿港元。
比较两次发售情况可以发现,乐华不仅减少了公开发售股份的数量,更是将发售价打了个对折。这意味着,本次IPO募资规模将大幅缩水,若以最高发行价计算,募资规模预计缩水46%。
据IPO Global报道,市场对乐华娱乐最初提出的价格并不买账。据接近乐华娱乐IPO人士透露,市场主要担忧乐华娱乐自身业务缺陷、监管预期不明朗等因素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港股市场的不景气也一定程度上压低了人们的预期。
而当时的乐华娱乐并没有选择向市场低头,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因为“投资者意向未达到其估值预期”,乐华决定暂停上市以等待市场状况好转。
然而这次等待并没有持续多久,乐华最终选择了妥协,自降身价寻求上市,代价是募资额、市值双双腰斩。
“顶流依赖症”难解
虽然上市成功,但乐华娱乐的焦虑依然没有缓解。其焦虑可用一句话概括——“成也王一博,败也王一博。”
王一博为乐华娱乐贡献不菲,是其上市的重要力量。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9个月,乐华前10名艺人应占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74.8%、83%、85.6%及87.2%。其中,王一博应占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6.8%、36.7%、49.5%及58.8%。从2020年开始,乐华娱乐营收增长的80%以上来自王一博。
但乐华娱乐对王一博的高度依赖,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如果王一博遭遇“塌房”,对乐华娱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双方合约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埋在乐华业绩里的一颗定时炸弹。2022年8月,合约即将到期的王一博和乐华娱乐再次续约,签约后合作期限延至2026年10月。如果四年后王一博选择不续约,乐华娱乐业绩势必会遭遇重大打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