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2-05 | 来源: 海边的西塞罗 | 有7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乌克兰危机 | 字体: 小 中 大
从1941年末到1942年夏,影响苏德战局最致命的因素其实并不发生在战场上,而来源于“场外”。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人加入了二战,并迅速与英国协调了意见,大幅增加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
本来,由于苏芬战争的爆发(事已至此,能拿芬兰怎么办?),英美等国对苏联是执行了非常严厉的制裁政策的,不仅贸易断绝,连国际存款也被冻结。
但1941年以后,尤其是苏联人在莫斯科战役中证明了他们可以拖住德军战争进程之后。西方开始开足马力进行对苏援助。
二战期间美国支援苏联的物资是一份长长的清单,有工业机床4万台、铁路货车1100辆、货船90艘、猎潜艇105艘、鱼雷艇197艘、战列舰1艘、锡2.94万吨、轮胎378.6万副、皮革4.9万吨、鞋子1700万双、高射炮7944门,反坦克炮5818门、冲锋枪108293支、机枪131633挺、反坦克枪4932支、各种口径炮弹2000万发、各种口径子弹4.5亿发、炸药345735吨。粮食600万吨等等等等……美国还直接援助了苏联25%的坦克、30%的飞机和一半以上的雷达、无线电通讯设备。
可以说,在苏德战争的中后期,苏联士兵很多时候是乘着美制卡车、吃着美国罐头、顶着美国生产的钢盔向德军发起进攻的。这意味就着苏联节省了大量原本需要服务于后勤的人力物力——据统计,苏联每接收到1吨美国猪肉罐头,就当于可以每年从国内生产岗位上抽调出两到三人成为士兵。而1941-1945年美国光是提供给苏联的肉类罐头就多达78.3万吨,相当于为苏联节约了将近7000万人/日的劳动生产时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战当中苏联能够调动恐怖的千万士兵参战,而整个国家体系却始终没有像一战中的沙俄那般崩溃。所以二战时的苏军功勋将领朱可夫元帅才会在20世纪60年代与西蒙诺夫谈话时承认:“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资将战争进行下去。”
当然,美国和整个西方在二战中对苏联的这种援助,客观上也给战后苏联挖了一个“头重脚轻”、国家经济支撑不起军事实力的坑,间接导致了其冷战的失败,但这是后话。
至少在1942年,德国决策层通过他们的情报,已经惊恐的看到,一种“美国人出钱,苏联人出命”的战争合作模式,已经在这两个敌国之间形成。
而这种合作将让苏联战争潜力远远超出了德国先前的战略预期。苏联不再是一栋“一踹就倒的破屋子”,而变得越发不可战胜。德国想赢下这场战争,就必须赶在1943年到来前破坏苏联的战略支点,瓦解苏联接受和消化援助的工业体系。
那么想达成这个目的,可行的目标在哪里呢?只有将腰斩整个苏联物流体系的斯大林格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