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2-05 | 来源: 海边的西塞罗 | 有7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乌克兰危机 | 字体: 小 中 大
尤其是如果参战兵力真的是预计的五十万人,这就更将是一场后勤噩梦。且一旦战事拖延,冬雪融化,乌克兰进入春季泥泞期,而俄军的进攻还还没有达成目标,那么战局就会陷入一种打不上去、又撤不下来的尴尬处境。俄军最后一点机械化家底会陷在烂泥里。
那么既然如此,俄军为什么还是有可能选择发动这场攻势呢?
因为这场战争对俄罗斯来说拖不下去了——时间不在他们那边。
就像1942年批量到来的英美援助在催促德国人一样,如今,整个西方对乌克兰军援“切香肠”式的解禁,也在让俄军日渐焦灼。
从去年圣诞节泽连斯基访美获得了爱国者导弹系统的解禁之后,西方的解禁就在加速,上个月中,美国人答应给了M1坦克和步兵战车,上个月末一贯犹豫谨慎的德国人终于松口答应了给豹2坦克,而如今乌克兰又在积极谋求F-16战斗机和能威胁克里米亚大桥甚至俄罗斯本土的导弹……
当然,就像很多军事专家指出的,北约制式的武器库即便向乌克兰人开放,他们也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无法立刻形成战力。但问题在于,逐步加速解冻的军援,已经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了俄军头上。目前俄乌战场上的乌军兵力大约有70万人,俄军之前是30万左右,增兵后也只能达到50万。在兵力劣势又非本土作战的情况下,能保持攻势的唯一原因就是重武器优势。如果等到乌军彻底装备和适应了外援武器,抹平甚至反超了装备差距,那么俄军所剩的选择,就只有两条了——要么灰溜溜的撤军,要么继续扩军,继续用人海去填。
而这里要纠正一个中文网络上普遍存在的谬误,即认为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1.4亿有的是人可以动员,而乌克兰人口“只有”4300万(其实这个差距也不大),所以再这样消耗下去,“乌克兰兵源将会先枯竭崩溃”。
其实这种想当然的计算是相当错误的,参考苏德战争中苏联的“过度动员”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有外援支持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能够调动的兵源将远远多于其单打独斗时。
比如在俄乌战争当中,乌克兰不仅在接收西方军援,更获得了大量生活物资援助,它的后勤体系已经接入了欧洲的供应链,这决定了乌克兰必要时可以让几乎所有适龄男子(甚至女性)拿起武器,参加战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