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2-19 | 来源: 最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他们真的把你当个‘人’,而不是什么‘社会渣滓’。”
徐童拍摄的老唐头与唐小雁
外部世界展现出的巨大包容性,让唐小雁感受到了另一种人生。
《算命》之后,唐小雁时常会跟着徐童参加各类活动,接受过访谈,也去国外参加过颁奖典礼,考虑到节目播出效果,她改掉了说脏话的毛病,但身上的江湖气,依旧不减。
凭借徐童拍摄的一系列纪录片,她拿下了中国影史上第一个“真实人物奖”,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说:
“感谢电影节给我颁奖,你们太有眼光了,你们这个奖颁对了!只有我们这帮人才能奉献我们的隐私,让你们这些导演拍,要不你们拍啥去?喝西北风去吧!”
在很多人看来,曾经的日子好似并没有在唐小雁的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面对镜头,她最多说起的是:“过去就过去了,往前看,咱都乐呵的。”
可徐童见过她流泪的样子,在看到自己过去从事皮肉生意,被人羞辱、凌辱的影片资料的时候。
这种“人前坚强,人后软弱”的反差,像极了多年前,她醉酒后哽咽着说,渴望被一个好男人呵护、疼爱的样子。
在徐童的眼中,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勇敢”,“她很顽强,也很不容易”。
唐小雁回忆当年行凶者,满心愤恨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唐小雁渐渐成为了一些人的“追星对象”。大家跟她聊人生、聊困惑、聊爱情,也会有一些叛逆的大学对她的过往展现出羡慕和向往之心。
每当面对这种情绪,唐小雁都会话锋急转:
“我把我的故事讲出来不是为了炫耀,那都是错误的。一定不要学我,你们有文化,一定不要经历我的人生。”
文化。知识。两个反复被唐小雁提起的,在她看来,足以改变自己人生的要素。
“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然在很多事情上,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少走些弯路。”
唐小雁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
在东北的拍摄任务结束后,唐小雁正式加入了徐童的纪录片团队。一是因为喜欢,二也是因为,那种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她实在过够了。
之后,她一边跟着徐童学习拍摄纪录片,一边也自己读书学习,名着、小说、专业知识,她有时间就翻一翻、记一记,“也没说故意做给谁看,就是不想再混日子了”。
那几年,唐小雁和徐童日日奔波在路上,辛苦是一定的,但同样是“流浪”,带来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唐小雁在国外看梵高真迹
在他们镜头下的人物,大多为游历在社会边缘的人。很多时候徐童也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分享故事,但好在唐小雁总能快速找到一个“豁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过去这是她谋生的手段,如今却也成就了她的另一种人生。
2014年拍摄《挖眼睛》时,唐小雁第一次尝试做制片人。有天傍晚,她和徐童驱车飞驰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远处的夕阳很美,她便打开了天窗,举着摄像机拍了许久。
耳边的风很大,路也很颠簸,天色逐渐变暗,她感受不到恐惧和空虚,一心只想拍下那轮飞速坠落的太阳。
唐小雁镜头下的江湖艺人二后生
成为亲密伙伴后,有关唐小雁和徐童二人的关系,也一度在小范围内引起讨论。
最初唐小雁用“哥们儿”来形容徐童,可渐渐地,友谊的界限慢慢模糊。
过去她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可直到走出了那个圈子才发现,所谓好与不好和“他”无关,而与他眼中的“你”有关。
从前唐小雁以为自己是“一堆垃圾”,命运是一台麻将机,在同一张桌子上,有人只看到了她的一把烂牌,唯独徐童想到要给她重新洗牌:
“然后她啪往外一打,嘿,正好胡了!”
成为制片人以后的唐小雁
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徐童的纪录片始终只在小圈子里流行。过去几年里,他和唐小雁随着镜头里的游民,一同短暂地隐入尘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