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2-20 | 來源: 第壹心理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成年人的世界,我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親朋好友向自己借錢的場合。像同事、親戚甚至是並不是那麼熟悉和信任的人,當他們來找我們借錢的時候,很多朋友常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選擇借,除非是做好了有去無回的准備,否則再張口要對方還錢,非但可能錢要不回來,還弄丟了壹個朋友。
選擇不借,人生在世總有遇到急用錢的時候,在對方困難的時候自己沒有伸出援手,總感覺心裡有愧。
話又說回來,沒有人會願意低叁下肆地去求別人借錢,畢竟人都有自尊心,如果不是被逼到了實在沒有別的辦法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將自己置於這樣壹個開口借錢的窘迫境地。
因此,在我們探討借與不借這個糾結的選擇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對方借錢的用途是什麼,是用來治病救人、還是娛樂消遣。
這將會直接決定我們能不能借錢、借多少錢,甚至如果對方真的遇到了很棘手的問題難以解決,我們還可以幫助對方出出主意、安慰壹下對方。
但如果到最後我們確定自己並不想借錢給對方,也不必擔心扭捏,畢竟借錢是情分,而不借是本分。
只是要講究和對方溝通時候說話的方式方法,以下叁種說辭大家可以在斟酌之後分情況使用,免於借錢的煩惱,又不至於傷害了朋友之間的感情。
壹、力不從心法
其實金錢在人際交往當中壹直都是壹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大多數人在面對朋友的懇求都很難開口說出拒絕的話,有時候我們會顧左右而言他,遲遲拖著,就是不明說借還是不借,但事實上這樣反而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認為我們在找借口推脫。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難處,並且將自己的原因盡量說的具體壹些。
比如“最近家中有事,我手頭也並不寬裕”、“這壹陣的開銷有些大,我也正在為錢的事情犯愁呢”、“不是不想幫你,實在是自己現在也正急用錢,愛莫能助啊”等等諸如此類理由。
相信對方只要是通情達理的人,那麼都能夠明白你的苦衷,也就不再好意思開口借這個錢了。
贰、委婉拒絕法
借錢可以說算得上是人際交往當中的壹門藝術,有借有還大家皆大歡喜,但壹旦借不好了,原本親密的朋友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即使回絕了對方借錢的請求,也不要過於生硬,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因為這樣壹件小事而鬧得雙方都不愉快。
當別人提出借錢的想法時,我們可以說錢不在這裡,家裡人不放心由自己本人來管,自己如果借錢需要先和家人商量,話說到這個地步,心思細膩敏感的聰明人基本上就能聽出自己的弦外之音了,也就不會強求。
但也有壹些人反應比較慢,在這種情況下還會進壹步追問,此時我們可以說家裡的經濟大權確實不由自己掌握,但是自己可以幫他問壹問,自己借壹點錢拿出來給他用。
以緩解燃眉之急,到這壹步,如果對方還是不依不饒的話,那就真的有點情商欠費了。
叁、緩兵之計法
在借錢之前,我們最需要衡量的就是面前這個人的人品如何,是否值得信賴。
借給他的錢是否就像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怕最後撕破臉要回來了壹點,也會被扣上“小氣”、“摳門”、“不夠義氣”、“不配當朋友”這樣的帽子,讓人感覺到心寒又疲憊。
因此,如果是因為對方的人品問題導致我們不想借錢給他的話,就可以采用緩兵之計的說法,表明不是自己不想借給他,而是需要緩幾天,比如“實在不巧,我的這個錢最近借給別人了,本來手邊是有壹部分余錢的,但是前段時候朋友買房還差壹點錢,我就拿出來借給他了,如果你早向我張口的話,我肯定贰話不說就借給你的。”
這樣即使對方聽懂了我們的言下之意,心裡也不會產生反感,既照顧了對方的面子,又保全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壹直以來,金錢都是最好的試金石,用來考驗人性可謂是屢試不爽,但如果因為借錢還錢導致朋友之間的感情破裂,那恰好證明對方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無論表面上看起來關系再怎麼鐵,在借錢這個問題上也還是要慎之又慎。
- The End -
作者 |孫榮
編輯 | 生煎包
第壹心理主筆團 | 壹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