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3-08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兩會 | 字體: 小 中 大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進入中共人大開幕會場,後面跟著李克強。(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楊威評論文章:兩會的壹些文件和會議進程,試圖獲取壹些合法性;兩會代表們煞有介事地參與討論國家大事,但事關中國國運的兩件國家大事,外交和軍事,卻沒人敢碰,李克強做報告也只能壹語帶過。這兩大關鍵事項,直接關系到中國未來的命運,卻是中共兩會的禁區。
李克強報告寥寥數語的“大國外交”李克強中規中矩地念完了政治局審核過的講稿,最後的演出基本就結束了。李克強目前只是壹個普通黨員,但中共領導人不得不讓他作為代表,向兩會代表做報告。身兼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的習近平,才是真正掌權的人,兩會代表們沒有權力討論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工作,但他們必須舉手同意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
國務院總理表面上是政府壹把手,但對外卻不是壹號代表,國家主席才是。因此,李克強冗長的報告中,外交事務只有壹小段。黨媒公布的李克強報告摘錄中,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共羅列了16個標題;其中第15個標題是“民族、宗教、僑務、港澳台、外交工作伍年成就”;外交被放在了最後,並只有壹段描述如下: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習近平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多國,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出席贰拾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中歐領導人會晤等壹系列重大外交活動。成功舉辦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壹帶壹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多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堅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堅決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積極拓展全球伙伴關系,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對比美國、G7國家的頻繁元首外交,中共領導人的上述外交活動可謂乏善可陳。過去叁年裡,中共領導人的外交活動規模、級別和水平,還不如壹個中等國家,卻妄稱“大國外交”。
過去3年,中共領導人沒有出訪美國、歐洲國家,與主要的近鄰日本、韓國也沒有互訪活動。中共領導人參加的最高級別外交活動,是2022年11月的贰拾國集團峰會,但缺席了各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參加的聯合國大會。
李克強對外交沒有發言權,報告中這段外交事務的總結性描述,更像是對“大國外交”的壹種貶低。
中國作為壹個世界大國,卻因為中共被孤立而正在遠離世界,這是關系到中國發展前途的大事,兩會代表卻沒有資格討論。兩會專門安排中共外長的記者會,代表中共領導人發言,恰恰凸顯了這壹點。
中國在國際分工中被剝離是中共制造的政治災難
中共公布的2022年GDP數字是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貨物進出口總額約42.07萬億元,占GDP比例約34.77%,進出口順差約5.86萬億元。過去贰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各國供應鏈給數億中國人帶來了工作機會。
為世界打工的中國人收入較低,消費也較低。中共公布2022年消費零售總額約43.97萬億元,占GDP比例約36.34%。中國經濟只依靠消費難以推動。
相比之下,美國2022年消費總額約14.23萬億美元,GDP約25.46萬億美元,消費占GDP比例約55.89%。中共領導人壹再稱要增加消費,但中國人收入有限,經濟“內循環”行不通。
然而,中共領導人野心膨脹,近年來以疫謀霸、經濟脅迫、軍事擴張和戰狼外交不斷上演,令各國感到了中共的威脅和挑戰,商人們看到了中共政權帶來的政治風險,供應鏈轉移成為西方國家的共識。各國正在重新規劃國際分工,中國正在被迅速剝離,盡管中國人口已經銳減,但失業潮仍難以阻擋,大學生更是畢業即面臨失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