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3-26 | 来源: 美国之音 | 有29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习近平动态 | 字体: 小 中 大
CHINA-RUSSIA/DIPLOMACY-XI-ARRIVAL
邓聿文评论文章:习近平3月20日至22日造访俄罗斯,这个时间比多数观察家预测的要早。这也是习在连任国家主席开启第三任期后的首次出访。中国外交当局宣称习的访俄是一次“友谊之旅、和平之旅”。友谊之旅是针对中俄关系的,和平之旅则暗示习有斡旋俄乌冲突之意,尤其在北京对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死对头调停言和后,外界普遍怀有这种想象。
习访俄对两国关系及世界局势会带来哪些变化,要等他进入克里姆林宫同普京的会谈公开后才能作出准确评价。不过,外界不能把这次访问作为单纯的中国国家主席的一次外访去看待,需要将它置于从2月中旬王毅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到北京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发布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和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再到气球事件以及两会期间秦刚的首场记者会这样一个过程和背景,因为在这一个月左右时间,外界能明显感知北京的外交比之前更积极主动。
过去五年,如果说中国对美国和西方的围堵与打压,更多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回应和反击——虽然北京在反击时给世人一种“战狼”印象,但本质上属于防御;那么,从2月开始,北京不再只是被动反击,开始积极对全球多边主义和世界秩序建构论述并落实为行动。这个变化用官方学者的话说,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主动和进取”。
一块碎玻璃后的美中国旗
北京为与美决裂做好心理准备
北京所以有此种外交行为的转换,一个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发现和认为,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一样,对中国没有丝毫善意,假如只是美国打过来,中国才打回去,中国将永远处于下风。原因很简单,中国反击的手段和工具箱中的工具没有美国多,无法对美国造成同等打击;另外,全球话语权仍然掌握在美国手上,北京的还手在美国的话语权下会被说成挑衅。故在北京看来,要摆脱这种处境,就不能随美起舞,按华盛顿设定的节奏走,而必须按自己的想法和节奏,不让华盛顿牵着鼻子,打乱它的部署。
为此,北京在两个方面作了改变:一是在思想和认识上不再对美抱有幻想,对中美关系的螺旋下坠和最后决裂做好了心理准备,从而,对华盛顿的反击态度比过去显得更坚定,不怕和美国升高冲突;二是在行动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主动抛出中国关于未来世界秩序构建的行动图景,并开始用中国的方式去推进这个目标,挑战美国的话语权和对世界秩序的主导权,让华盛顿难受。前者就是秦刚在记者会上说的“美国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办不到”的意思;后者表现为中国发布的立场文件和概念文件,以及撮合沙伊两国复交。
回头审视前不久中国外交的这一连串动作,显而易见,这是习近平在他的第三任期开局之际的一次精心布局。习在二十大和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建立了一个完全听命于他的统治团队,基本打扫干净党内和国内的反对势力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处理国际事务,腾出手应对美国和西方的围堵和打压,以创造一个有利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习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国的方式解决全球安全困境,塑造一个符合中国利益的全球秩序。他认为中国现在有力量这样做了,无需再遮掩,要公开亮出旗号,不怕和美国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