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04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什麼是常州?
成功絕非偶然。為什麼偏偏是常州抓住了機會?我認為至少有叁點非常關鍵的原因。
首先,是在整個中航鋰電“絕地反擊”的過程中,常州市展現出了敏銳的“風口”判斷能力、嫻熟的資本運作能力、果敢的戰略執行能力。
這也是《啟示》壹文非常佩服的地方,叁重功力是常州招投功底深厚的體現,尤其時資本運作能力,讓洛陽歎為觀止。
中航鋰電總部落戶後,金壇區壹方面持續作價增資,累計投入超過50億,與企業共同進退。另壹方面陸續引進廈門國資、小米長江、紅杉凱辰等外部投資者,優化中航鋰電的股權結構。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金壇國資的股權被稀釋了,但中航鋰電的股權結構持續優化,為健康發展及後續上市提供了有力幫助。
同時,金壇區還主動為企業提供擔保,幫助企業爭取政策性金融支持。
其次,常州對新能源“風口”賽道長期深耕,全面發展和布局,做出了對沖產業的安排。這其實也是它敢於重倉中航鋰電的關鍵底氣。
早在拾多年前,常州就抓住了如今的風口產業——新能源汽車。2011年,常州的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成立。美國波士頓電池公司也落戶溧陽,建設亞洲最大的超級電芯工廠。
盡管波士頓後來沒有激起太大水花,但卻啟動了常州的產業鏈,引來了重量級動力電池配套企業——科達利、璞泰來等上市企業。其中,科達利正是“寧王”寧德時代第壹大電芯外殼供應商。
就在2015年中航鋰電項目落地後不久,常州迎來了寧德時代的落地。其在溧陽成立100%控股的子公司“江蘇時代”,迅速帶動了60家鏈上企業前來。
目前,常州動力電池企業超80家,已建、在建總產能超過260GWh,產銷量占全國的伍分之壹,居全國第壹,產業規模高達700億,領先全球。
正是建立在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的深入理解上,在已有的深厚產業鏈布局基礎上,常州才敢於放手壹搏,也有能力給中航鋰電提供各方面強有力的支持。
這可能就是常州與洛陽的視角不同:
從產業布局的角度出發,“不是什麼好要什麼,而是缺什麼補什麼”,逐漸在本地把新能源的產業集群做起來。
所以,常州不需要去“賭”技術方向、企業大小,而是要產業鏈的完整性,把整條賽道都裝進來。
除了中航鋰電,常州也有叁元鋰的壹眾大佬,同時也在積極培育中科海鈉這樣手握鈉離子電池核心技術的公司。
既要、又要、還要,成就了“常必贏”的結果。
大刀闊斧的改革
以上兩點,很多人都觀察到了,也感到佩服。但我覺得對常州來說,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
常州最牛的壹點其實是,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釋放了企業的潛力。
壹是果斷拋棄了“央企”的光環,極力推動企業下放管理層級,成為地方國資控股企業後,積極開展多元化股權改革。
這樣壹來,企業的決策機制更加靈活,治理結構也更加完善。
贰是重組了企業的管理團隊,從用人著手,促進企業發展。-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