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17 | 来源: 盐财经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李嘉诚 | 字体: 小 中 大
曾经的零售王者,何至于此?
急于证明总体向好
化妆品零售业的业绩惨遭腰斩的,其实不止屈臣氏一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的数据,化妆品零售行业总体更加疲软——这一年的化妆品零售绝对量仅达3936亿元,同比下滑4.5%。
屈臣氏在美妆零售领域的对家丝芙兰,2022年的业绩结构也呈现出与屈臣氏一致的状态:亚洲区情况不佳;全球范围来看,则强势增长。
在丝芙兰2022年的中期报告中,其亚洲市场的业绩贡献比例仅为38%。在正常情况下,亚洲区的业绩贡献率极少会低于40%。
在2021年强势崛起、从中国美妆市场分走一杯羹的其他美妆集合店调色师、wow colour等,也同样在2022年风雨飘摇。
调色师北京新中关购物中心店已闭店,门头品牌Logo也已被撤掉
这都从侧面说明了,作为重视线下的美妆零售商,屈臣氏中国2022年业绩的下滑与中国市场整体疲软相关。
毕竟,屈臣氏在全球其他地区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几乎都是正增长。
其财报也急于证明这一点,特意写明:如果撇除中国区,那么屈臣氏集团总的业绩就是向好的。
不过,屈臣氏中国需要面对的,不止“大环境”这一个问题。因为屈臣氏在2022年的情况比上述数据还要再糟糕一些。
在财报数据的注解之中,屈臣氏中国提到,其在2022年上半年暂停营业的店铺有590家。并且,这个数据在11月下旬飙升超过1000。
2018年至2022年屈臣氏中国店铺数量及同店增长一览
而在2023年1月,屈臣氏中国全面重开了这些店铺,这或许是数据中屈臣氏中国最终只减少了343家的原因。
如果把可以重开的店铺算作是2022年被“大环境”影响的部分,那么我们依然需要探究,为何屈臣氏中国在近些年遇冷。
因为即使除开集团所言的2022年特殊情况,屈臣氏的发展也在逐年放缓——屈臣氏集团2021年的EBITDA毛利已经比2016年下降了10%,只达到12%。
线上来了,荣光不复
这是屈臣氏在内地闯荡的第34个年头,也是其线下店铺数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自1989年在北京开起第一家门店时起,内地市场就成为屈臣氏发展的重心之一。在过去的发展之中,手握独家代理权和差异化战略的屈臣氏曾一路在内地开疆拓土,并发展出自有品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