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17 | 来源: 盐财经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李嘉诚 | 字体: 小 中 大
北京,屈臣氏门店
港资背景和李嘉诚的名号,对当时屈臣氏而言,无疑是加成的。
在电商和美妆集合店尚未在内地市场开花结果的年代,这让消费者相信屈臣氏能够带来“正品好物”。品牌商也为此认可屈臣氏的渠道销售能力,甚至愿意排队入驻屈臣氏。
毕竟屈臣氏在一二线城市拥有大量的门店,且大多占据着诸如地铁出入口等商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于是,在20年之后(2009年),屈臣氏不负所望地在内地拥有了600家门店,把较晚进入内地市场的同行万宁和丝芙兰甩在身后。
万宁超市货品齐全活动又多,但顾客数量却远不及屈臣氏
渠道优势一路“护送”着屈臣氏高速增长。
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相伴,屈臣氏的业绩也一路上涨。产品线齐全的屈臣氏,最终得以稳坐在美妆零售行业龙头。
但压力来得很快。
从2013年开始,屈臣氏的业绩增长就慢了下来。
为了抵抗放缓的增速,那些年屈臣氏仍在疯狂扩张线下店铺,似乎把希望寄托在门店数量增长上。到2016年,屈臣氏已经在中国内地拥有了2929家门店。
只不过事实证明,可能时代已经不支持主攻线下零售的屈臣氏了。2014年,李嘉诚也突然卖出其手中约25%的屈臣氏股份,套现440亿港币。
李嘉诚卖出屈臣氏股份,消失的屈臣氏店铺,并非偶然
根据财报数据,屈臣氏在2015年的收益总额几乎与2014年持平,2016年则同比下滑4%。而同比店铺销售额在2015和2016年也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分别下滑5.1%和10.1%-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