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17 | 来源: 中科院物理所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可以把大头想象成地球,眼珠子想象成地面上的观测者)
就像上图中篮球遮挡住光源所看到的情况一样,在月球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的阴影区域内,我们可以看到日食,而且越靠近投影路径的中心,食分就越大。其中本影区域对应日全食,伪本影区域对应日环食,半影区域对应日偏食。日食通常以月球投影在地表的最暗点命名,混合日食除外。
那么,混合日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月球影子的那个尖尖(本影过渡到伪本影的圆锥顶点)恰好在地球表面时,神奇的事情要发生了,要保持这个尖尖恰好投射在地球表面,我们观测者与月球的距离十分关键。此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件事,地球是一个大椭球,地表是一个近似球面的曲面。那么随着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月球投影的尖尖会因为地表近似球形的凸起从一开始的接触不到地表变为接触到地表,最后又变为接触不到地表。简单地说,就是地表上的投影从伪本影变成本影最后又变成伪本影,因为不仅日、月、地的距离要合适,而且地表到月球的距离变化也要恰到好处,所以说这种混合日食比一般的日全食更加罕见。
4月20日的这次混合日食,全食带西起印度洋,东至太平洋,中间经过的陆地只是很小的一段。在日出时分的起点段和日落时分的终点段,可以看到日环食;在全食带中间的大部分,可以看到壮观的日全食;至于那个月球投影的尖尖,应当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某处海域。
如图所示,环食-全食-环食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