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18 | 来源: 医学界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中国而言,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医学界”,即便已出现了感染病例,但依据病毒特性等内容,他认为该毒株不会在国内引发大规模的二次感染。
“毒力更强的新冠变异株已经在过去三年的演化中被消灭了,之后出现的流行株都呈现出毒力逐渐减弱、传播力和免疫逃逸不断增强的特性。”常荣山表示,从国外的住院人数和死亡率来看,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会导致更严重的病例。
新变种或诱发结膜炎,轮到囤眼药水了?
除了具有高度传染性以外,XBB.1.16目前观察到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咽喉痛、流鼻涕、疲劳等问题,与感染奥密克戎的症状相似。
但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XBB.1.16感染者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症状——结膜炎。另有印度报道称,印度12岁以下的儿童患病人数增加,并伴随极其少见的结膜炎病症。这是种眼科常见疾病,如果处于急性期,又叫“红眼病”。
WHO疫苗安全网成员、印度儿科医生 Vipin M. Vashishtha 上周在推特上公开表示,与XBB.1.16有关的“发痒伴粘眼的结膜炎”病例有所增加。梅奥诊所临床病毒学实验室主任周四曾报告称,专家们发现感染这种新毒株的年轻患者,出现眼睛发红、发痒的概率有所增加,而这是三年新冠大流行期间尚未出现的症状。
一时间,关于新冠可能诱发结膜炎的消息引起热议,众多网友涌向医生、药师的社交媒体评论区,询问是否应提前购买抗病毒滴眼液,以备不时之需。事实上,囤药是国人自疫情发生以来,应对各种传染病的惯性反应,甚至形成了一种标准动作。
“医学界”梳理发现,继连花清瘟、抗原检测、布洛芬、血氧仪之后,2023年的第一囤,落到了小众药品蒙脱石散身上,而蒙脱石散的脱销,又与“新冠变异株XBB.1.5可能导致腹泻”这一消息密切相关。
这之后,全国进入甲流感染高峰,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又被抢购一空,不少消费者一拥而上,导致该药在一些药房和医院长期断货,引发了又一轮抢购和涨价潮。
XBB.1.16的相关报道登上微博热搜后,黄河三门峡医院眼科主治医生李鹏伟向“医学界”表达了他的担忧——不明真相的网友可能又要抢购治疗结膜炎的眼药水了。
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眼部疾病”并非第一次见诸报端。微博大V“庄时利和”公开表示,早在2020年新冠初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有研究表明,9/1099的新冠患者有结膜炎。
2020年初,国家卫健委赴武汉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回京后先是出现了结膜炎,进而确诊感染了新冠。当时,他就认为自己应是因为在武汉医院时没有佩戴护目镜,病毒通过眼结膜进入到体内。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去年发布的《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眼病防控专家共识(2022年)》中同样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眼部疾病,比例为0-35.71%,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眼表是病毒感染的潜在途径。
李鹏伟透露,去年12月疫情期间,他曾接诊过众多新冠结膜炎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不可逆的视力下降等问题,预后情况都很好。他说,自己当时是按照一般病毒性结膜炎来治疗的。
据李鹏伟介绍,结膜炎依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如果是病毒性结膜炎,主要采用抗病毒点眼液的方式治疗,例如更昔洛韦点眼液。而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可加用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点眼液等抗生素。只有当病毒浸润角膜基质,才可考虑适当加用激素治疗。
对于一般病毒性结膜炎,李鹏伟表示,其具有自限性的特点,通常在1—3周左右会趋向于好转,不用药也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感染的病毒毒力特别强,或者疾病的症状比较严重,病毒性结膜炎还有可能波及角膜,这就需要尽早处理了。”
此外,并非只有新冠一种病毒会诱发结膜炎,多数结膜炎是由腺病毒引起,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都是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李鹏伟提醒,公众对新冠结膜炎不必恐慌,也无需提前囤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