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20 | 來源: 宅少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諷刺趙堯舜這種“人生導師”。
諷刺電影這個行當。
影片公映後,有大學生表示,羨慕於觀他們無憂無慮的人生。還有壹個給王朔朋友裝熱水器的師傅說,壹次工作犯困,看了夜場《頑主》,心說這片子也不打架也不上床,可就是過癮,還問呢:
“這王師傅,是不是跟咱們這樣的人壹起混過?”
最終,《頑主》在金雞獎提名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唯壹)、最佳剪輯、最佳女配角(唯壹)、最佳錄音六大獎。
可惜,壹個獎沒拿到。
甚至那壹年,唯壹提名的最佳男配、女配,直接空缺,沒發。
什麼意思?要我說,就是這獎我們寧可不發,也不能給你《頑主》。
那種反權威、反主流的話語氣氛,那種玩世不恭、游走邊緣、嘲笑崇高的“流氓嘴臉”,在當時搞得很多學院派和正統人士很不開心。
1989年,《中國電影報》就開了拾期討論。北影廠長宋崇評價王朔作品是:
“痞子寫,痞子演,教育下壹代新痞子。”
同年,全國文聯大會上,評論家仲呈祥公開批評《頑主》,措辭更激烈。
稱其是“建國以來最反動的電影”。
可就是這部“痞子電影”,改變了劇中人的人生。
也為日後的“京圈”發展壯大,奠定了根基。
06.
先說米家山,他後來的導演生涯,不太好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