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3-04-25 | News by: 月绽西楼 | 有49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此前传言的要用国产太行AEF13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J2000客机发动机等,可以用来置换C919和C929上美国通用公司的CFMleap-1c发动机……哪有那么容易,leap-1c是目前市场上最成熟的民用大航发,性能可靠,同时兼有强大的节油性能。
咱不说国产发动机技术水平如何,就算能造发动机,相配套的控制软件和短仓呢?也能制造吗?工业软件是中国短板,这些我们一时半会儿造不出来。
C919航发和操控软件短板之前就被暴露了出来,并没有引发足够重视,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停飞后才发现没有核心零部件备用,运营都很难,事态不仅没有反转,反而更加严重,更别说拿到国际适航证进入市场。
东航C919客机事故发生后,从事故原因调查起就需要外企协助调查,导致客机恢复运营时间被大大延长,原本想要压缩运营成本,事故后反而付出了高昂成本,还得将复航时间一再拖延。
订单1200架,下线第1架就出师不利,以后该怎么办?
如今,唯一办法只有继续投入研发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力争零部件最大国产化。
一架大飞机,重要零部件成千上万,不是一两年能够突破,主要是制造飞机零部件不仅需要科技支撑,还需要有各种合金材料及加工生产零部件的设备,譬如被日本控制的高端数控机床,铣床等,牵扯到材料学、冶金等多门技术学科,有些东西不是仿制就能仿制出来的。
作者从不否认中国人聪明,仿制能力独步天下,可以从瓦良格号一直到福建舰,也可以把苏27变成歼11,还可以把伊尔76变成运20,但前提必须材料工艺一样。否则战机上高强度螺栓都很难,咱们国家每年要以27000元/吨要从英国进口大量螺栓,也曾买了一批美国黑鹰仿制,20没有也没有仿制出来。
再以起落架和起落架软件为例,看似处于航空工业末流的起落架和它的操控软件,实际是飞机关键,无论客机还是军用飞机都如此……F35舰载机就曾因起落架问题耗费了美国当局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可见不是一个小问题。
飞机起飞时,起落架收起和降落不仅考验着硬件质量,也考验着操控系统准确性,操控软件特别重要。C919虽然用的是进口起落架,但最终反推上还是出了问题,具体因为什么出了问题东航虽没有公布,但从立即停飞来看出问题比较严重。
15年3000亿,只有一半壳子属于中航,最终处女秀就遭停飞,总让人心犹不甘,也说明在商务大飞机研发这块,我们的技术还是相对薄弱。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希望用别人的技术丰满自己的梦想,一旦海面出现波澜,渔夫会迅速收起鱼竿,让我们马林鱼没了,鱼饵也没了……
这样的亏中国吃了不少,从芯片到软件,从半导体材料到军工技术。我们怕脱钩断链,我们为什么怕?因为没有,因为很多引以为豪的成果是嫁接在他人藤蔓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没有掌握游戏规则的权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