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30 | 来源: 新潮沉思录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理想状态下,我们当然希望旅游能更日常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过度的集中式爆发。全国哪一个城市都有值得去玩的价值,普通人想什么时候出门旅游就可以更自由的休假,而不是集中在有限假期,人山人海,但现实毕竟离理想还有很远的距离,当前我们也只能谈当前的问题,顺势发展,逐步过渡。
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觉得应该通过旅游来促进各地人民的相互理解,而不是强化,甚至去煽动一种地区歧视,更不该把旅行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比如说,旅游业的顶端是出境游,而出境游的顶端往往又是一些奢侈项目,在美国打猎,在欧洲滑雪,在巴黎看展,在帕劳潜水,这些当然很高大上。但吃些地方小吃,挤挤苍蝇馆子,撸串烧烤卷饼也是一种人间风气,并不会更低。双方各行其是,各有所好,没什么不好,没必要挑动不同人群,阶层的对立,去营造一种,你非做些高大上的事情,否则就做不成人的氛围。
普通人的生活与市井文化是值得尊重的,而不是鄙夷。有些人,觉得淄博如今的烧烤,很不上台面。特别是在山地这样一个各种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火起来这样不高大上的东西,那肯定是药丸啊,是某种大问题的折射啊。
这其实不奇怪。当代国内流行文化的基调是大众,而不是精英。过去的旅行是一种精英阶层的特权,而如今我们的旅游群体,主要还是一般老百姓。当代所流行的是更市井的东西,这是一个时代特点。
这里没必要贩卖产业升级的忧虑,难道大公司的白领,科研民工就不吃撸串了?难道三十年前流行的生猛海鲜就特别值得歌颂,那不也透着一股暴发户气?当然,有些人既看不起生猛海鲜,也看不起撸串烧烤,他们就是吃洋面包喝红酒,中产小资就是这样,上下不靠,唯我独尊。
其实,撸串烧烤小酒小火锅,这种东西,是和有一定闲钱和余裕的劳动人民有关系的。历史上,市井文化积淀比较厚的,比如说天津,成都,甚至是广州,会穷吗?并不会吗?恰恰是一般人有点余裕,虽然上限不高,但好歹迈过了下限,才能搞这东西。
烤串这类东西真要说,确实是形成于国有体制比较稳固,工人有闲有钱的时期。而烤串配啤酒在国内的兴起,则是伴随着一般人生活的好转,才遍地开花的。这种东西做得好,卖得旺,是过去几十年市面相对景气的自然产物,而不是相反。
这种好,你要说好的不够,就像老吃食很多是碳水雕花,我们承认。但要说是恶兆,那恐怕就想多了吧。而且,我们说一句实话,如今很多地方吃烤串并也不便宜,一顿大几百,真要经济疲敝,买的人大概有,一般工薪还真吃不起了。
当代中国社会是有点俗气,但一切这种狂飙猛进的社会都是俗气的。高层办公室穿西装的打工人,前二十年,说不好还在泥里帮家里插秧呢,没什么好高雅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