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5-24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北京 CBD 里找好吃的美食,无异于在大海里捞针。(图 / 图虫创意)
以北京为例,传统的北京菜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要么是奢侈至极、背负了过多历史包袱的宫廷菜、官府菜,要么就是卤煮、炒肝、豆汁儿这类重口小吃——确实很难从中比较哪一种的大众接受度更高,只能说难怪驻京办和宜家餐厅扛起了北京美食的重担。
△电视剧《什刹海》里庄家菜代指官府菜,但现实中有多少在北京的人会选择官府菜?(图 / 视频截图)
深圳和上海等这类城市能成为 " 美食荒漠 " 的原因更明显了。
对于这些城市而言,本地菜早已只剩一个模糊的概念。上海本帮菜吸收了周边江浙菜系的特色;深圳以广东菜为根基,但这里最地道的还是潮汕菜、客家菜和广府菜。
或许随意找一家寻常饭馆,你都能尝到这些城市包容的味道,但要从千万菜品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款来,那恐怕椰子鸡或蟹粉面都不能服众。
△大城市的高新区,美食荒漠中的中心地带。(图 / 图虫创意)
在中国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中,本土的美食文化势必会一定程度上被稀释。其中,外地移民和年轻人大量涌入的新城区,往往最容易沦为美食雷区。上海的浦东、北京的国贸、杭州的滨江和下沙、深圳的南山 …… 正是吐槽声音最集中的地方。
和这里的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相比,美食文化的搭建,才更需时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