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6-15 | 來源: 娛有理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尼格買提憑借著《開心辭典》的起點,逐漸成為了當下家喻戶曉的央視主持人。
然而帶紅了李佳明、尼格買提之後,王小丫卻消失了。
而其中的緣由得從頭說起。
1968年,王小丫出生肆川。
父母都是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
家中有4個孩子,王小丫排名老叁。
父親是做新聞的,認為大俗即為大雅,給她起名“王小丫”,好記又好傳播。
在家庭的影響下,王小丫對文化充滿了熱情,但在高考中王小丫發揮失常,以分毫之差錯失了北京某大學的文學系,最終被肆川大學經濟系錄取。
王小丫想著再復讀壹年,父親卻認為學經濟在未來也能有用處——“學經濟也可以當記者,將來還能做財經記者”。
別看王小丫在電視上伶牙俐齒,其實她在生活上拾分內向甚至“不會說話”。
後來她強迫自己改變,畢業後他就去報社工作過六年,後進入北京廣播學院就讀,畢業後就去了央視工作。
剛開始她在地下室,在央視壹檔“供求熱線”中做小實習生。
磨煉了幾個月後,她被安排上主持《金土地》。
第贰年央視經濟節目改版,她就幸運地被調入重頭欄目《經濟半小時》。
如果說開心辭典是王小丫主持的標志,那麼經濟半小時就是王小丫的起點和初心。
因為經驗不足,王小丫開始接連失誤吃了不少苦,慢慢熟悉後便游刃有余。
王小丫大學就是學經濟的,他發現大眾覺得“經濟”深不可測。
為了打破大家對經濟學的枯燥印象,王小丫主持風格偏向通俗感性,並善於從老百姓常見的案例中去解釋經濟問題。
比如,某年彩電業虧損147個億,王小丫覺得147個億到底有多大,很多人其實是沒有概念的。
為了讓大眾理解,她會把147個億通俗化為在北京可以建多少個客運站、買多少輛10萬元壹輛的家用小汽車等類比。-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