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6-18 | 來源: 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爺爺奶奶供我上完了初中,就沒讓我繼續讀下去。我們這壹代,村裡的女孩子沒人繼續上學,我就隨大流,也開始跟著家裡下地幹活。期間,奶奶讓我去村裡其他女人家學做衣服,「備著結婚用」。那些阿姨教我紡傳統的棉衣,也教怎麼織城裡流行的毛衣針腳。壹天,我坐在窗邊的椅子上織毛衣,奶奶沒見過這個式樣,說我織的東西不正經,把我的針撅了,又打了我壹頓,再也不准我去學做衣服。我對著沒織完的毛線哭了壹頓,就想到了在唐山生活的姑姑。對我來講,姑姑是比媽媽還親的人。
在去唐山的路上,我應該是憧憬的。「我不是壹個碌碌無為的鄉下小女孩兒,我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我也有自尊,有自愛,」這是我當時寫的,也真是這麼想的。到了姑姑家,我看到下班的姑姑還要在家裡收拾、做飯,姑父什麼都不做,回家就往沙發上壹坐等著開飯,我還覺得看不慣。
但隨著軍人夢的破滅,我從部隊大院搬出來,陸陸續續找了好幾份工作。我是壹個農村出來的小姑娘,沒技術,也沒文憑,賣過伍金配件,也去玻璃廠燒過回收來的玻璃廢品。
在玻璃廠工作的那年夏天很熱,站在玻璃廠的窯邊,人真的就是被架在火邊烤。壹次我沒注意,壹片小玻璃碴子就在燒制過程中爆了出來,正好崩到了我的脖子上。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工傷壹說,我晚上回宿舍自己包扎壹下,第贰天還是正常去上班。
活兒幹得汗流浹背,但我壹顆心卻是寒的。當時廠子裡有正式工和臨時工兩種,廠裡總是發東西,冰糖、糧油,壹箱箱放在車間的過道旁,但只有正式工才有資格拿。那些正式工都是看著很體面的城裡人,幹活也不算努力,相比之下,我覺得我的手腳更利落,幹活的數量不是第壹,但也在前面排著。可是,好事兒總輪不到我頭上。
我也跟姑姑抱怨過,但她反而勸我要想開點,也許就是因為我歲數小、沒經驗,或者就是我說不了幾句好聽的話,總之,這些「區別對待」都是事出有因的。
現在想來,我小時候這麼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壹些現在會覺得不公平的事情,大家都說是正常的,我也應該全盤接受。我沒地方說委屈,只能跟日記說。那幾年我記了很多「忍壹步海闊天空」這樣的話。
再後來,我辭去玻璃廠的工作,又輾轉到飯店當服務員。我也在唐山談了男朋友,但跟我們那邊男方要准備很多彩禮的風俗相反,唐山的風俗是女方要陪上豐厚的嫁妝。我自己沒什麼存款,也壹直都沒把當時的男朋友帶回家,知道了嫁妝的事之後,我也沒想過跟家裡要。
我要不到的,我知道,也沒什麼討論的余地。家裡的兩個弟弟都還要娶媳婦,爸爸媽媽自然是不會給的,姑姑家也有兩個孩子,我也不好意思開口。爺爺奶奶在我出去後倒是沒管我要過錢,他們壹直對我挺好的,但我當時還是猶豫了。後來,我真正結婚時,奶奶給了我兩百塊的紅包。兩年後,弟弟娶新媳婦,奶奶好高興,和爺爺兩人壹共封了六千給他。
在外面工作的那幾年裡,我每年都會回家兩次,壹次農忙,壹次過年。農忙時,我就埋頭在地裡幹活;過年是清閒的時刻,我想找小姐妹玩,聯系壹圈發現,每次都又多了幾個嫁了人。當年多得是不到贰拾歲就結婚的人,也不講究什麼領證,酒席壹擺,婚事就這麼成了。
她們當然不是每個都遇到了心上人。村子裡多是家長說親,有的女孩子不願意嫁,都會被爸媽鎖在屋子裡,餓到頭暈眼花也不放出來,只有松口,才能有飯吃。看到朋友們的下場,我好難過,但我知道,我們都是壹樣的。
只是,她們結婚後,廟會也不跟我去,叫也叫不出來,就像消失了壹樣。
慢慢的,我同村的同齡人都已經成婚。爸媽看著著急,每年都鍥而不舍地給我相親,後來整個家族的親戚、鄰居,都加入了給我相親的隊伍。在農村,女孩兒的婚事也和名聲有關:等到她贰拾肆伍還不結婚,村子裡就會傳,她可能是在外面做了不正經工作。而我那時,已經贰拾叁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