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6-18 | 來源: 都市快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作為腫瘤患者的家屬,可能會面臨這樣壹種無奈:看到因患病而消沉、痛苦、絕望,甚至因此拒絕治療的家人,總要安慰、勸解,這時他們的壹句“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輕松?沒有體會過,你不懂!”,往往會頓時讓人啞口無言。
“這當然不是什麼令人慶幸的事情,但至少媽媽經歷過的我都經歷過,在她想放棄治療的時候,我的話也算有不壹樣的分量。”李夢說。
2018年年末,40歲的李夢和她67歲的媽媽先後確診乳腺癌,前後間隔不到10天。
以下為李夢自述——
確診前的兩個月剛體檢過
明明結果都正常
2018年12月,我媽媽說自己不舒服,胸悶難受、沒力氣,我們就陪她去醫院看。12月26日那天,在當地醫院檢查出乳腺腫瘤,基本確定是惡性的。當時我很慌,很快想到了我的表姐,她是超聲科的醫生,在杭州工作。把媽媽的檢查報告發給表姐後,她讓我們馬上來杭州。通過表姐,我們聯系上了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的陳道寶主任醫師。
經過檢查,我媽媽是雙側多發性乳腺癌,局部晚期。在陳道寶主任的建議下,我們決定先化療,根據情況再決定手術時機。
那天中午,我跟表姐壹起吃飯,隨口提了壹句“我好像也有壹顆乳腺結節,在左邊”。我當時真沒怎麼當回事,摸到這顆結節是在18年12月初,就在兩個月前的10月份,我剛剛體檢過,乳腺B超壹切正常。所以我覺得可能是自己摸錯了,就算真有結節,才兩個月的時間也不會怎麼樣。表姐讓我吃完飯跟她去醫院,做個B超。
表姐親自給我做B超,看著屏幕,表情凝重,我壹下子就知道情況不太好。我又找到陳道寶主任,他給我做了觸診,讓我當天下午做穿刺明確診斷。
雖然穿刺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我知道結果不好的可能性很大。不敢讓媽媽知道,我只跟爸爸說了這件事情,他沉默了很久……
我告訴媽媽,現在她在住院,我正好也有壹顆良性的結節,順帶壹起做個手術。之後,我回了壹趟老家,拿上醫保卡,收拾了壹些生活用品,跟單位請了長期病假。
媽媽暈倒後
我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頹廢下去
2019年1月7日是我手術的日子,陳道寶主任特意把我媽媽的很多檢查集中安排到了那壹天,由我爸爸陪著她去檢查。表姐、舅舅,還有我特意從老家趕來的閨蜜都等在手術室外,手術由陳主任親自給我做。手術很成功,切除的腫瘤直徑2.4cm。
這個時候,我還沒能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實,每天不是哭就是沉默,什麼話也不想說,什麼人都不想見,醫生建議每天散散步,我也不聽,整天躺在床上,非常頹廢。
術後第14天,我開始化療。前壹天,爸爸把真實的情況告訴了我媽媽,第贰天我見到她時,她看著我壹直流眼淚。
我們壹家商量好,接下去我和媽媽都要長期治療,在老家和杭州之間來回趕太折騰,就在醫院附近租壹間房子。
渾渾噩噩的狀態持續到2月中旬。媽媽做完第叁次化療後突然暈倒,請來呼吸內科的專家會診,認為可能是肺栓塞,情況比較嚴重,她整個人看起來都是腫的。手術前,我媽媽偏胖,1米6的個子,體重180斤,這可能也有影響。
看著躺在床上的媽媽和忙前忙後的爸爸,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頹廢下去。癌症很折磨人,但我爸爸也很辛苦,老婆和女兒突然都成了癌症患者,他心裡的恐懼壹點也不比我們少,承受著最大的壓力。作為唯壹健康的人,每日陪護、洗衣做飯、打掃房間,全都是我爸爸在做。我開始主動學習乳腺癌的相關知識,在網上查資料的同時,也會請教醫生。恐懼源於未知,只有了解它,才能心裡有底。
媽媽經歷的我都經歷過
感同身受才能體會其中的艱辛
由於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媽媽的治療過程並不算順利。6次化療後,5月8日,媽媽接受了手術,雙側乳腺全切+雙側淋巴清掃。術後又轉為放療。放療多少有點副作用,我媽媽又是雙側同時進行的,比較痛苦,皮膚的燒灼傷就不說了,她的心肺功能原本就不太好,總歸有點影響。
乳腺癌術後手腫、手抬不起來是常見的並發症,通常需要堅持鍛煉。因為身體的原因,我媽媽有那麼壹段時間疏於鍛煉,抬手就越來越困難,壹直到現在,她的雙手都無法平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