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6-21 | 来源: 纽约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习近平动态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见面。 POOL PHOTO BY LEAH MILLIS
北京机场停机坪上没铺红地毯的简单欢迎。与板着脸的中国最高级别外交政策官员握手。落座的位置需要仰视位居长桌上首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
对国际受众来说,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北京的两天里,这些场景不太让人惊讶。各国外交部长很少(甚至可能从来不会)在机场受到大张旗鼓的欢迎。与国家元首见面这件事本身已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显示尊重的标志。
但对中国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受众、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人来说,这些场景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对他们来说,布林肯是在恳求了好几个月后才收到访华邀请的。在访问期间,他被教育要尊重中国的利益,扮演了向习近平恳求的角色。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们幸灾乐祸地指出,布林肯是在父亲节那天抵达的,按照互联网上的说法就是,习近平是美国的爸爸。
布林肯(左)周日抵达北京。在中国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观众眼里,这名美国高级外交官是在恳求了好几个月后才收到访华邀请的。 LEAH MILLIS/REUTERS
围绕布林肯访华发表的民族主义评论强调了习近平周一会见美国最高外交官时表述的观点:“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意思是:美国集结安全伙伴围堵中国,切断中国获得先进技术的途径,不是良性竞争,而是鼓励冲突。
习近平拒绝接受最近两位美国总统对美中关系的表述,让人们怀疑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能否在未来几年达成战略和解。
“他们显然根本不认同这个框架,”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印太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说。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那还有什么稳定关系的可能?”
目前还不清楚中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网络上的胜利叙事。不过,中国的审查机构在影响公众舆论方面有广泛的控制权。在报道这次访问时,就连更为古板、以发布政府会谈纪要为主的官方新闻媒体也强调了中国政府的观点,那就是,布林肯此行是为了让中国放心,是来听取中方关切问题的。
分析人士说,将中国描绘为一个强大且负责任的大国,并且愿意与好战的美国缓和紧张关系,这可能有助于掩盖北京想与华盛顿重新接触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在那些政治上不太能为大众所接受,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稳定中国经济。在实施了三年严苛的“清零”政策后,中国一直在努力维持经济复苏。
“习近平坐在开董事会用的那种长桌上首,对一个级别比他低的美国国务卿的说教,这个场景很好地向国内观众展示,中国是个全球大国,它不仅要求其他大国的尊重,并且也得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高级访问学者唐安竹(Drew Thompson)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