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6-23 | 来源: 美第奇效应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股往金来 | 字体: 小 中 大
看上去气壮如牛,声势浩大,但是这里边除了日韩澳之外,其他国家反对中国的动力非常微弱,大家不过是听说美国要给订单给生意,临时凑在一起的。所以14个国家吵了一年也没有什么成果。面对国内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拜登不得不进行重大让步,这才让四个议题中“排除中国的供应链”这一议题终于协商成功。将加强芯片、关键矿物等基本材料的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乍看上去,这个“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协议,配合上拜登政府一直推进的“友岸外包”政策,似乎一头一尾形成闭环,真的能把中国排除在全球经济大循环之外,似乎用处很大。
但仔细看的话,似乎又不是那回事。
重构供应链,关键要投资。即使能把每年出口40万亿元的中国剔除去,重构如此巨量的供应链,所需要的投资是天文数字。美国现在的情况,因为缺钱,连阿富汗都拱手放弃,俄乌那边每个月还要烧上百亿刀,实在是没有这个余力。所以美国人提出来的办法,印太框架成员国分担供应链重塑的成本。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哪有这样的好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