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7-08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日常理财 | 字体: 小 中 大
程安安鼓励她:「两个都要,只要是工资可承受范围的,就不用纠结太多。」
如今,陷入拿铁效应之后,轮到自己挣钱,她才感受到钱有多么不经花。
?《没有养老的资金》?
而张泽几乎恰恰相反。他是由于以前过的日子太穷了,加上疫情几年也憋得比较久,今年以来,开始「报复性消费」。
小时候,张泽的零花钱是论「毛」的,经常只有五毛钱,每周发一次。就算到了大学,生活费也只有一个月700块钱,谈了恋爱后,两人有时候要出去吃饭,就更不够用了。
直到工作之后,手头才稍稍宽裕起来。
如今,他觉得自己在用消费的方式,来弥补之前的遗憾。
我们的生活其实比较平庸,如果用平庸的购物,来满足平庸的生活,就会觉得缺少一种态度。
比如,他开快递,觉得用一把手工打造的鱼形刀来开,就是有态度的。如他所说,成为会员,享有跳过广告的权利,「也是一种态度」。
而正是这些态度,构成了陷入拿铁效应的动机,吞噬了他的金钱。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非必要支出」、「钱莫名其妙就没了」之类的话题里,也能找到形形色色深陷拿铁效应的人。
比如刚参加工作的白宛宛,她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拿铁效应包围。每个月的工资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花的每一分钱好像都有用处,又好像没有用处。
这是一种「薛定谔的有用」。
每个月工资到账,她习惯拿出1000块放进一张不常用的银行卡,试图存起来。她想,就算一个月只存1000块,年底也有10000块的存款。
但愿望只是愿望。1000元经常在月底被拿出来花掉。
某种程度上,拿铁效应也代表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如今工作压力大,陷入拿铁效应虽然费钱,但是某种程度上,也能提供一些抚慰。
比如,赚钱后,她迷上了盲盒。有一次出门逛街,看到店铺前围着很多人,发现一个盲盒好像也就69元,「没有之前想的那么贵」,而且造型可爱,治愈人心。
一份《盲盒经济洞察报告》也显示,盲盒是典型的能够形成「冲动购买」的商品之一。
自那之后,每次去逛街路过店铺,她都会看一下有没有喜欢的盲盒。哪怕男朋友建议一次买一整套,她也坚决不同意,非要一个一个抽,坚持用运气凑一套。
到了这个地步,抽盲盒,已经成了拿铁效应一部分,也成了白宛宛生活的一部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