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7-22 | 來源: 遇言不止 | 有3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上周,多倫多市的市長選舉結果新鮮出爐。
66歲的鄒至蕙(Olivia Chow)成為加拿大的首位華裔女市長。
這場市長競選的競爭者蠻多的,總共有102位候選人,其中還包括壹只哈士奇。
▲哈士奇“莫莉”也是本次市長合格候選者之壹。如果它當選,代表它當市長的將是它的主人托比·希普斯。莫莉提出的施政綱領包括,減少城市道路冬季融雪劑的濫用,因為這種含鹽量極高的融雪劑會對犬類柔嫩的爪墊造成傷害
有這麼多候選人,主要是因為參選多倫多市長的門檻並不高:
任何18歲或以上的居民,只需少量的文書工作和25個請願者簽名即可參加,且不需要是任何政黨人士(主打壹個居民都能平等參與)。
▲競選是個需要花錢的事情,那麼要花多少錢呢?在這次多倫多市長選舉中,官方有166萬加元(約合900萬RMB)的開支限制。這個開支麼emm~~不貴
當然,如果你沒有黨派在身後支持,最後獲選的機會會非常小。
鄒至蕙代表的是有左翼傾向的“聯邦新民主黨”,主要競爭者是來自保守黨的前副市長貝安娜和前警察局長桑德斯。
最終,她以37.2%的得票率,擊敗了競爭對手。
▲按照當地法律規定,獲勝者只需獲得相對多數票,而不是絕對多數票或超過任何最低份額的票數
鄒至蕙的成功當選,可謂妥妥的草根逆襲,也可以說是女性在政界的壹種勝利。
讓我們看看,這個移民的孩子是怎麼成為加拿大最大城市的女市長的。
移民的孩子其實挺苦的
鄒至蕙出生於中國香港,13歲時隨父母移民多倫多。
父親曾是香港的公務員,任職於教育署,但是到了加拿大之後,因為英語不好而且沒有專業社會關系,只能開出租和到中餐館(都算是打零工)打工維生。
生活落差之下,父親暴力心理頻生,父母最終離婚,鄒至蕙跟了母親生活。
▲鄒至蕙和母親的合照
母親靠著做女傭,把女兒供到了大學。
鄒至蕙高中畢業後,在多倫多大學進修哲學和宗教,後來在安大略美術學院學過雕塑,最終畢業於貴湖大學的藝術系。
▲貴湖大學成立於1964年,在世界大學中排名500名開外了,是壹所規模中等的公立大學
看鄒至蕙的生平,幾乎把移民家庭的傷痛踩了個遍:中產降級、家暴原生家庭、父母離異、單親家庭,還是文科藝術院校畢業。
雖然她很少提及自己的父親,但她在公開演講中透露過:父親後來在精神上還出了問題。
在加拿大的時候,遇言姐見到不少移民家庭,發現壹個規律:出了國的女性大多能夠堅韌地適應當地的新生活,反觀中年男性適應能力要差不少。
2003年左右,遇言姐還在卡爾加裡的時候,就有壹個中國移民過去的中年男性,因為受不了各種生活的壓力,患上了抑郁症,後來刺傷了聯排公寓的幾個鄰居。
可能因為在東亞文化中,男性從小就得到很多優待,是家庭的中心,到了中年通常是功成名就的壹個群體(因此才能移民),但到了國外,沒有了那種眾人圍著你、聽你講話的認可感了,他們很難適應。
▲上野千鶴子管這種日本男性叫做“弱者男性”:他們把內心中的不爽郁悶都發泄到錯誤的對象身上
▲而女性的苦往往來自於事實本身
雖然家境貧寒,但鄒至蕙得到了母親無私的愛和包容,這點從她的專業選擇就可以看出來。
大多數華人家庭都會“雞娃”從事工程、醫學、法律這些實用性強好找工作的專業,而藝術類的就業前景就很飄忽了。
通常華人家長不會允許孩子這樣發展自己的愛好,除非是特別出類拔萃,可以拿到獎學金和特別支持。
▲鄒至蕙婚後還和母親生活在壹起,可見和母親關系很好。母女間愛的流動是雙向的
雖然自己出身草根,生活不富裕,但這並不影響鄒至蕙大愛之心。
她曾經說過:“我的政治生涯始於協助華人、越南人、柬埔寨人及老撾人在加拿大尋找避風港。我花了多年時間協助他們安頓下來、找工作和住屋,獲得重要的服務,並與被困在難民營的家人團聚。”
明明自己的傘是破的,卻還要為別人遮風擋雨。
這種精神和格局非常容易讓她在少數族裔中獲得支持。
▲年輕時的鄒至蕙很有激情
鄒至蕙致力於給其他移民家庭提供機會,反過來也給自己提供了機會。
因為在社區中心的積極工作,她被聯邦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NDP)注意到,並被招募到這個黨派中。
步入政壇後,鄒至蕙陸續在多倫多公校教育局、市議員、國會議員等機構或崗位上工作過。
▲加拿大新民主黨前任黨魁傑克·林頓(Jack Layton)
還在工作中認識了她的丈夫傑克·林頓(Jack Layton)。
林頓出身政治世家,祖父、父親都擔任過議員。
他自己是約克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後在大學任教,同時從政。
1983年,他和自己的第壹任妻子離婚,1988年同鄒至蕙再婚。
▲鄒至蕙和林頓志趣相投,和繼子女Sarah、Michael相處也很融洽
丈夫帶給了鄒至蕙很大的安全感。
1997年,鄒至蕙首次參選國會議員落敗,2004年再敗。
是在丈夫的幫助下,她發現自己失敗的原因——因為不舍得辭去市議員職位,得不到選民信任。
這點遇言姐特別能懂得,咱們東亞人都習慣了穩定,有個鐵飯碗就舍不得扔掉。
但在丈夫的支持下,鄒至蕙放棄了穩定,和丈夫雙雙辭去市議員職位,專心備戰聯邦選舉。
好的愛情關系就是這樣的,我絕不會成為你前進的阻礙,如果你需要後退,我還可以做你的安全網。
這次全身心投入的選舉,讓鄒至蕙和丈夫雙雙當選,成為壹段政壇佳話。
上任國會議員後,鄒至蕙有很多實際的成就。
2007年,她作為提案發起人推動聯邦下院通過動議,要求日本就贰戰期間強征慰安婦的行為道歉。
加拿大也因此成為西方主要國家中首個在國家層面通過類似決議者。
2009年,多倫多金牛城超市華裔老板陳旺因“擅自”抓獲壹個偷竊自家商品的竊賊,被姍姍來遲的警察按照當時刑法以綁架、非法禁錮等罪名起訴。
鄒至蕙挺身而出,發起修正刑法提案。
2012年6月,俗稱“金牛城提案”的聯邦《公民拘捕與自衛法案》通過,為飽受“0元購”(0元購是指沒有消費就得到東西,被戲稱為0元購。實際上,就是不給錢的明搶)困擾的少數族裔業主討回了公道。
2011年,鄒至蕙的丈夫林頓因為前列腺癌,在當選NDP領袖叁個月後於家中病逝,享年61歲。
丈夫逝世後,鄒至蕙說想加倍工作,完成丈夫生前未了的政治目標。
鄒至蕙是加拿大第壹位華裔的女市長。
但去年在溫哥華,已經有了壹位男性華裔市長沈觀健(Ken Sim)。
沈觀健和鄒至蕙壹樣,都是年少時隨父母從中國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
不過和鄒至蕙相比,他的履歷要光鮮許多。
沈觀健是從UBC Sauder商學院畢業,然後進入肆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工作了幾年,之後創業成功,開了壹家家用護士公司Nurse Next Door。
▲遇言姐上網查了壹下,這家公司員工多達5000多人,在加拿大算大企業了
2018年,受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鼓舞,政治素人沈觀健萌生出從政的想法,參選溫哥華市長。
▲沈觀健和妻子育有3個兒子,是壹個典型的中產精英家庭
第壹次參選時,沈觀健惜敗老牌政客肯尼迪·斯圖爾特(Kennedy Stewart)。
到了去年第贰次參選時,沈觀健立足於華人社區,展開高強度的催票,競選口號都改成了“就差你壹票”。
他的團隊拼盡了力氣,組織義工給華人選民打電話,挨家挨戶敲門拜票,還利用中文社交媒體對華人進行拉票。
溫哥華的華裔人口比重在20%以上,沈觀健的策略最終奏效了,以極大的優勢當選。
和沈觀健立足華人圈的策略相比,鄒至蕙則比較淡化自己的華人身份,選舉策略是立足於自己的移民身份,為整個社會謀福利。
▲鄒至蕙在競選時表示,如獲選為多倫多市長,將繼續確保所有加拿大人的需求得到滿足,施政綱領偏左派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策略,壹方面是因為她在競選期間,遭到壹些種族主義者的“抹紅”。
比如,有人在投票前夕大肆炒作她“私通中國政府”。
▲在境外的社交平台上,多個自媒體賬號在散布鄒至蕙“私通中國政府”的說法
▲“抹紅”是國外政壇常見的壹種套路,通過把華裔說成是communist等方式,打擊此人的形象
另壹方面,鄒至蕙不像沈觀健,她不是政治素人。
要接手聯邦新民主(NDP)內的政治資源,就得淡化個人的華裔身份,多展現本黨的施政綱領。
這些都反應了鄒至蕙是個相對成熟的政客。
這次鄒至蕙能當選,還得益於前市長莊德利(John Tory)因婚外情下台的契機。
今年2月,在上壹次競選中打敗鄒至蕙的莊德利,對外承認了自己和壹名女性前雇員出軌。
據多倫多市府報告和費用申報表顯示,莊德利的出軌對象是2018-2020年期間,陪同他前往洛杉磯、渥太華、紐約和歐洲進行貿易訪問的工作人員之壹。
這名女性今年31歲,與莊德利相差整整37歲,目前已經離開了市長辦公室。
▲媒體根據出軌對象的名字,找到的該女子照片——是那種典型白人甜妞
現年68歲的莊德利和妻子芭芭拉·哈克特已經結婚45年,育有肆個子女,其中最小的已經30多歲。
莊德利發聲明時說:“這段關系是發生在疫情流行期間。為了不影響防控工作,我與結婚40年的妻子經歷了很多段長時間的分居生活,就在這個時候開展了這段關系。對此,我深感抱歉並毫無保留地向多倫多人民和所有因我的行為而受到傷害的人道歉。我將花時間反思自己的“錯誤”,並將努力重建家人的信任。”
▲莊德利妻子是房屋建築商,應該是兩個人關系中相對富有的壹方
莊德利是那種典型的精英老白男。
他的祖父創辦了名為“Torys”的律師事務所,父親接手了該律所,後來還在多家企業擔任高管。
莊德利是土生土長的多倫多人,曾擔任律師、電台主播,2014年成功當選為多倫多市長。
上任之後,政績沒多少,道貌岸然的事卻不少做,普通民眾對於他這種老政客的形象已經厭惡了。
民眾渴望改變,而鄒至蕙抓住了選民對“求變”的渴望。
她敢於提出和別人不壹樣的,但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政治綱領。
▲鄒至蕙在競選的時候,壹頭短發,穿幹淨利落的彩色套裝,露出有力量感的手臂,展現出因自律而優越的身材,這些都是女性政客(領導人)所需要展現的面貌
面對多倫多市的財政缺口、住房可負擔性危機、治安惡化等民生問題,鄒至蕙主張維護弱勢群體和少數族裔利益,對富人征稅,同時反對過大的行政權力。
遇言姐如果總結鄒至蕙成為加拿大第壹位華裔女市長的幾個重要因素,應該如下:
1)有明確的,利益化更多人的政治主張;
比如這壹次,針對多倫多租房費用高漲的問題,她提出了明確的主張和實施方案。
這樣的候選承諾,雖然被其他候選人圍攻,恰恰反映她的承諾深入選民的心。
還有她提出的“改變”,幾乎是每個政治家都要提出的主張。
這是壹個成熟政客的必修課。
2)作為女性,她的很多過往政績符合她的個人定位和大眾期許;
比如,她對剛剛進入加拿大社會的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最初的義務服務精神,這種精神非常符合大眾期盼。
同時她出現在支持“同性群體”的游行中,不但政治正確,更符合她的個人身份。
女性天生有為他人著想、服務的精神,但不是弱點。
現在自媒體上充斥了,讓女性變為男人,和他們壹樣去利用、忽視別人的論調。
其實,為他人著想,能有利於他人,本身也是壹種價值。
關心社區的民眾,關心教育和民生,為普通人帶來福祉,本身就是女性領導人的優勢所在。
3)作為前NDP領袖的遺孀,她繼承了亡夫的政治資本;
在加拿大東部其實有不少政治傳統世家,這些世家會背負父輩蔭庇,在加入政壇和參加競選的時候因為姓氏而得到特殊的尊敬和支持。
比如當今加拿大總理小土豆的父親就是加拿大著名的前總理皮埃爾·特魯多(Pierre Trudeau)的兒子,他進入政界最初也是因為民眾對他父親的信服和喜愛。
不過,他當選之後,反對者都嘲笑他沒有繼承他父親的政治才能,而是繼承了他母親的美貌和頭腦(他母親是壹名社交名媛)。
所以作為林頓的遺孀,他的英年早逝,無疑把政治資本傳遞給了鄒至蕙。
父業子(女)承,夫業妻承——這也是相對的政治傳統。
4)得益於全世界和加拿大女性力量的崛起。2021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內閣大洗牌,有壹半以上的內閣成員由女性擔任,同時少數族裔也更受重視。
而這個時候出現第壹位女性華裔市長,是不是很合時宜?
去年剛剛上任的加拿大駐華大使Jennifer May就是歷史上第壹位女性駐華大使。
▲遇言姐恰好和Jennifer May有壹張合影,作為外交大使她可以說5種語言
現在更多的女性走上了政壇,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的優勢漸漸顯現。
我們祝福鄒至蕙當選,同時希望世界上參與改變現狀、有政治理想的女性越來越多。-END--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