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03 | 来源: 搜狐旅游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故宫 | 字体: 小 中 大
污染物堵塞通道,造成积水,视频截图
至于污染物堵塞排队通道,则是积水的直接原因。故宫相关负责人曾回应,7月22日,北京24小时降水量达到93.5毫米,是故宫今年入夏以来遭遇的第一场强降水。工作人员立马进行巡查,结果在慈宁宫开放区域发现了积水问题:它位于慈宁宫院落西侧,一处积水达到17厘米,其他8处轻度积水最大水深有6厘米。
在通过人工排水将积水全部排出后,工作人员在排水通道的暗沟里发现了现代污染物,比如塑料瓶、塑料袋,还有毛巾,甚至衣物。正是它们影响了暗沟正常排水。
另一天的积水情况,也是巡查后发现排水通道的闸门出现了异物堵塞。收到汇报消息后,故宫工作人员立马将边沟打开,处理污物,当天解决了积水问题。
这也是网上流传的两条短视频背后的真实情况。
大规模现代化排水改造、600年从未积水都是假的!
仔细看过故宫回应后,我们可以发现,之前网上流传的两个说法,都是假的。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只对排水系统的部分区域进行过维修保养,并未有过大规模的排水改造。现在,故宫的排水系统是雨污分离的两套系统,污水系统同北京市市政管网单独相连,但雨水系统还是采用原来的古雨水系统。
故宫工作人员曾介绍,这是一套连接了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多种形式的排水系统。一旦下雨,雨水会从屋面落到台基,再汇到院落之中,有的通过明沟排水,还有的通过钱眼、墙体落到暗沟里。各条支沟里的积水汇聚到干沟里,就像血液系统,最终通向内金水河,再与故宫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
7月31日,故宫太和殿台基的螭首吐出雨水。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这套复杂、周密的系统建构则是按照故宫院落都是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来修建的。
水在系统中循环,总会有杂物,会造成拥堵,所以从明清开始,故宫每年都会进行淘修,直到现在,故宫每年在春夏秋进行三次清淤,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作。
据了解,故宫现在备有防汛工作小组,在雨中、雨后对各个区域开放区,进行研判,一旦发生积水,基本在二三十分钟内就能够恰当处理。
至于大家所说的“600年故宫都没有积水”,也并不准确。在历史上,在万历三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以及清代嘉庆六年,都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了故宫曾出现过“水直入紫禁城” 的情况。故宫也不是永远不会积水,而是哪怕积水,也可以迅速排干。
历史记载嘉庆年间“大雨五昼夜,宫门水深数尺”
对故宫,爱之深 责之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