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11 | 來源: 美國之音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旅美華人叁年疫情之後重返中國:反向文化沖擊 https://t.co/Pj2lY0Svjw—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August 11, 2023
去年12月,中國政府突然放棄了持續近叁年的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但當時前往中國的機票仍然拾分昂貴,中國本土也出現了壹波感染高峰。對於許多旅居北美的中國人來說,直到近幾個月才有機會回到闊別了許久的故鄉。經歷了叁年疫情,中國產生的變化讓他們感觸頗深,甚至有了反向文化沖擊的不適應感。
外國游客減少,機場空蕩蕩
在休斯頓從事國際貿易的李滿原本每年都要去中國伍到六次,但因為疫情時的防疫政策和香港反送中運動後的政治考量,有叁年半的時間沒有回中國。6月底,他到中國出差叁周,去了上海、寧波、杭州、深圳等沿海城市。這些城市原本都有不少的外國企業,外國商人和外國游客,但叁年半後,他明顯感覺到外國人變少了。和中國的同行交流時,對方也表示,外國人對於來中國做生意的興趣也有所降低。
他告訴記者:“我遇到的所有網約車司機都說今年生意還不如去年封城的時候。他們之前還是經常能拉到外國乘客的,現在沒有外國人。”
居住在華盛頓特區的自媒體博主弘哥時隔伍年後,今年3月份回中國,在北京和天津待了壹個多月。首都機場的冷清是他這次回國之旅的第壹個震撼。
“首都機場的T3,我18年回國的時候,什麼快餐店啊,免稅店啊,是很熱鬧的,”他告訴記者:“這次壹下飛機,是真地覺得沒什麼人。而且我下飛機時間是下午肆點多,應該是比較忙的時間段。免稅店也冷冷清清,稀稀拉拉,沒什麼人買東西。”
在奧斯汀經營餐飲業的華裔金先生這次回中國探親,發現上海不少由外國人經營了好多年的餐廳、酒吧、咖啡館都關門了。“有些餐廳我去了好多年,也認識老板。去年上海封城的時候就走了不少;封城結束之後,又走了不少。”
壹篇《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出,今年第壹季度通過旅行社訪問中國大陸的游客僅有5.2萬人,僅為2019年第壹季度訪問大陸人數的1.4%。來自歐美、日韓等國家的游客數量大幅度下降。
根據航班管家發布的最新壹期民航運行周報,2023年第29周,中美航班只有24班,恢復率只有6.4%,中歐航班的恢復率只有48.5%。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在半年工作會上指出,國際航班客座率僅為67.5%,低於疫情前12.4個百分點。
經濟蕭條,消費兩極分化
這次回國,弘哥注意到不少零售業店鋪都生意冷清。商場裡幾乎只剩下餐飲業還在經營。與其同時,服務業的態度越來越好了,提供的服務種類也越來越多了。“我們訂了家夜總會,後來壹看比較遠,也不知道怎麼去,就打電話說不去了。但對方經理立刻說他們可以開車來接。“到達夜總會之後,弘哥看到有些區域連燈和空調都是關的,因為客人少,要省電費。”
他在北京的壹家度假村住了兩天,發現客人寥寥無幾。但每到深夜,都有壹群設備齊全的主播來到度假村進行直播。度假村允許他們使用村內設施做直播的背景,而度假村則通過這種方式來招徠客人。他感慨說,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地在想辦法,想找到壹條出路。很多餐館也有服務員在門口直播招徠生意。
時隔伍年再回上海,金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連南京路都沒什麼人了。除了高檔商圈的奢侈品店依然要大排長龍之外,便宜的小吃店和大排檔也是人滿為患。但那些中檔的商場,娛樂場所等卻有些冷清。
李滿也觀察到中國的經濟呈現了兩極化。壹線城市的高級商場生意很好,他從事金融業的朋友表示幾乎沒有感受到經濟下行的沖擊。但壹線城市郊區,贰叁線城市的商場生意就很差。“寧波壹些稍微偏僻的商圈原本人氣很旺盛,現在沿街商鋪飯店都沒什麼客人,夜市這些便宜的地方很火”,他告訴記者。
因為工作需要,他在沿海城市看了六柒家工廠,只有壹家過去叁年生意變好,其他幾家生意都大幅度下降。工廠老板原本都幻想防疫政策放開之後情況會變好,但今年放開之後,業績依然繼續下滑。有國家支持的工廠尚能維持,但中小企業卻受到了較大的沖擊。他說這些小工廠“在縮小規模,減少員工,不會做長期打算,不像以前那樣會考慮加生產線。”
生活便利,但隱私堪憂
居住在加州灣區的科技行業從業者Tony今年6月回中國出差,中國外送行業的先進讓他大開眼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