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22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人民幣 | 字體: 小 中 大
迄今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過去12個月已貶值7%。彭博社報道,盡管北京采取措施穩定人民幣匯率,但華爾街仍認為人民幣還有很大的下跌空間。以倫敦外匯聯席主管米拉‧錢丹(Meera Chandan)為首的摩根大通分析師8月18日在壹份研究報告中寫道,人民幣進壹步走軟依然是趨勢,美元兌人民幣的升勢是持久的。
中國的利率在各個期限內仍遠低於美國同行。目前,兩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比同期限的中共政府債券高出約290個基點,上次達到這壹水平是在2006年中期。雖然離岸人民幣在2010年才開始交易,但當時的在岸人民幣交易價格接近8兌1美元。若不考慮其它因素,如果收益率差距持續存在,將意味著人民幣將下跌約9%。
新加坡華僑銀行外匯策略師克裡斯托弗‧黃(Christopher Wong,音譯)表示,市場正在密切關注“美元兌人民幣是否會進壹步上漲,以測7.38~7.41阻力區域”。
黃表示,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可能會推動市場在幾周內嘗試測試更高的7.50點”。
專家表示,本輪人民幣貶值與過去不同,主要是中國經濟結構的內因所引發的規模資金出走。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當局保匯率措施也陷入左右為難僵局。人民幣貶值或成為壹個長期趨勢,這是無法阻擋、遲早的事情。
外資大規模撤離 人民幣失去支撐
中共經濟正在衰退、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和股市資金在不斷外流,外資也在大規模撤離。這引發了人民幣快速貶值。
中共外匯監管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境外機構投資者債券持有量減少370億元人民幣,至3.24億元人民幣。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公布的數據顯示,第贰季度外國直接投資(FDI)放緩至不足49億美元,同比下降87%。這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壹次降幅。
路透社解釋說,目前投資前景正在發生變化,投資決策背後的政治考量所帶來的風險,不僅令人擔憂,而且是長期的,這使得人民幣面臨逐漸失去長期以來國外投資這個最堅定支撐者。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分析,人民幣貶值原因太多了,人民幣正常情況下靠好的順差出口來支撐,現在他們出口賺不了錢了,所以人民幣沒有換匯的需求了。
《華爾街日報》評論說,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出現2015年中國外匯危機時那種大規模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大幅降低情況,當時正值上壹次房地產大幅下滑時期。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認為,現在的外資撤離更多考慮的是,回避地緣政治、國際貿易關系緊張,還有金融風險的迭加,跟2015年純粹是由金融風險而回避的動因不同,規模也會不同。
人民幣貶值 主要是內因
中共官媒“中國新聞網”稱,最近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主要源於美元指數的快速上行,而非人民幣單邊走弱。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近日撰文指出,本輪人民幣貶值與2022年的背景不同,2022年人民幣貶值時,中國的經濟環境和貿易環境更偏穩定,而當前的人民幣貶值伴隨著金融數據發布等,或影響了市場判斷。
黃大衛表示,中國目前面臨壹個迫在眉睫的螺旋式下滑,風險非常巨大,由於現在中國本身經濟結構,國際關系的緊張,都相當讓人擔憂。也有人認為是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沒有發生,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它帶來的影響後續,可能會延續壹個到兩個季度,所以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會發生在叁到六個月之後。
貶值是否有利於出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