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25 | 来源: 返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人类和马被视为JEV的偶然宿主,不是蚊子感染JEV的重要来源。在感染JEV后,人类只会出现低水平和短暂的病毒血症,但仍有不到1%的感染者会展现出致命性脑炎的症状[12]。JEV主要流行于亚洲,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和泰国,是这些国家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因。
JEV能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炎阶段出现的症状可能包括颈部强直、偏瘫、抽搐和高热,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脑炎患者的病死率可能高达30%。幸存患者中的30%至50%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智力、行为或神经功能障碍,例如耳聋、瘫痪、无法说话等[13]。
寨卡病毒病:新的公共卫生威胁
寨卡病毒最初是在1947年于乌干达的寨卡森林中,从一只哨兵猕猴中分离出来的。在2007年之前,寨卡病毒已经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悄然流行,但并没有引发严重疾病或大规模暴发。大部分寨卡感染者的症状相对温和,可能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结膜炎。
然而,在2015~2016年间,寨卡病毒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仅在2015年,巴西就报道了数百万例寨卡感染病例。虽然感染寨卡病毒很少直接致命,但它可能导致罕见的免疫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如果感染者是孕妇,这种病毒还可能引发胎儿的先天性小头畸形以及流产[14,15]。
蚊媒病毒传播机制研究
人们都知道蚊子是在吸血时将病原体传播到动物体内,那究竟病毒是如何在蚊子体内运作的?
在蚊媒疾病领域,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蚊虫的媒介效能(vector competence)研究上,即蚊虫获取、维持和传播虫媒病毒的能力。首先,我们应了解,只有部分种类的雌蚊在卵孵化周期中需要吸取血液获取营养,而大部分蚊子都以花蜜和植物汁液为食。
研究发现,蚊子在吸食包含病毒的血液后,病毒进入中肠,并在蚊子的中肠上皮细胞中建立稳定的复制;然后病毒会被释放进入蚊子的血淋巴中,进而扩散至蚊子的全身组织,如脂肪体、血淋巴细胞、肌肉、唾液腺和神经组织等;随后病毒在唾液腺中富集,在下一次吸血过程中,病原体会随着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质和致敏物质一起进入下一宿主(图3)。蚊子唾液已经被确认为可以促进蚊媒病毒向宿主传播,并与相关疾病的发展有关。
图3. 蚊子感染并传播病毒的过程。图片来源:Snodgrass, Robert Evans. 1959. "The anatomical life of the mosquito." Smithsonian Miscellaneous Collections, 139, (8), 1–87.
显然,蚊子只有在吸食感染者才会获取病毒并继续传播,那么为什么蚊子可以轻易找到感染者?人体气味是调控蚊虫行为的关键因素,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调控感染者的皮肤微生物,重塑感染者的气味,进而影响蚊子的嗅觉感知,使蚊子高效定位感染者并吸食带有病毒的血液[16]。
最近的研究发现,宿主血液中的成分(如铁离子[17]和分泌的病毒非结构蛋白NS1[18])可以调控蚊虫获取病毒。除了宿主血液成分外,蚊子的肠道共生菌在病毒的获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蚊子肠道中存在种类丰富、数目众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
研究发现伊蚊肠道中存在一种粘质沙雷氏菌能辅助病毒感染蚊子的肠道,显着增强伊蚊对蚊媒病毒的易感性[19]。在近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唾液蛋白可以显着增强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感染哺乳动物免疫细胞,证明其是一种辅助蚊媒病毒传播的关键因子[20]。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宿主、媒介蚊虫和病毒之间的互作关系,也为重要蚊媒病毒防控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及思路。
近年来,在蚊媒病毒感染和传播领域取得的进展令人振奋,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宿主、媒介蚊虫和病毒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虽然研究人员们对蚊子、病毒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认知迅速拓展,但仍然有许多令人疑惑的谜团需要深入研究,例如蚊子如何耐受病毒的复制而不产生严重的病理反应;不同病毒为何偏好不同的蚊种进行传播;遗传背景和环境差异如何影响蚊子的媒介效能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