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28 | 来源: 深氪新消费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鱼片品种选择上,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是性价比高的黑鱼片。
首先,相比四大家鱼和三文鱼、金枪鱼等,黑鱼不仅营养价值高且价格更亲民;其次,黑鱼吃法较单一,多以片状食用为主,具备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最后,黑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适宜高密度养殖。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约有30多个省市养殖黑鱼,在2009年中国黑鱼养殖产量约为35.85万吨,到了2021年这一产量高达54.85万吨。这其中,以广东黑鱼养殖量最为居多,占比达40%。
这也是广东鱼片加工企业较多的原因。据业内保守估计,目前仅广东范围内从事预制菜鱼片加工的公司就超过千家。
而在深加工流程上,鱼片加工制作工艺也愈发成熟。
根据佛山当地一家做水产预制菜的品牌介绍,目前酸菜鱼预制菜的制作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在专业的设备和生产线的配备下,一条条黑鱼从切片、腌制、真空包装、液氮速冻、打包入库,只需花费5分钟时间。
在鱼片制作高度标品化下,鱼片加工品也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活鲜黑鱼的需求。据了解,国内活鲜黑鱼占据流通市场的比例已经从80%—90%降至65%左右,而留出的市场空间多数被鱼片加工品所取代。
以黑鱼片行业领跑者百香顺为例,其一年销售黑鱼片就能达到8亿元。
当行业技术已经成熟,市场发展又向好时,该行业会迎来大量入局者。据自媒体“海鲜指南”报道,2020年福建只有2家黑鱼加工厂,但2022年就陡增至十几家,广东、江苏等地的黑鱼加工厂则更多。
而这种高度饱和的市场状态,也给行业发展埋了雷。
同质化、价格战预制菜加速行业洗牌
按照界面新闻报道,目前广东佛山囤积的鱼片主要是供应给B端的餐饮品牌、大型酒店等。
从表面上看,B端酸菜鱼品牌销量下滑,从而减少对上游鱼片的需求这点无可厚非。但具体来看,C端消费者难以接受预制菜,预制菜难从B端向C端转移或是鱼片销量受困的关键原因。
中国虽作为消费大国,但国人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并不高。目前,中国预制菜B端和C端渠道的销售比例大约为7:3。
即使在疫情期间C端消费对预制菜的关注度大幅提升,由2017年的15%提升至2021年的20%,但在疫情结束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降。归根结底,中国消费者对预制菜是带有一定“偏见”存在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