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28 | 来源: 深氪新消费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燃次元就有过报道,有曾在疫情期间多次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方圆表示,“之前我第一次知道太二酸菜鱼、绿茶餐厅使用预制菜之后,我真的很生气。毕竟是人均接近百元的消费,但却吃到一桌半成品,大家出来吃饭,就是想吃到现制的‘锅气’。”
类似方圆这样的消费者并不少,添加剂过多背后的食品安全隐忧、品牌鱼龙混杂无法分辨食材品质、价格与外卖相比无竞争力等,均是C端消费者“拒绝”尝试预制菜的理由。
也正因此,鱼片加工企业才在B端酸菜鱼品牌销量下滑时难以直接向C端延伸,不得不处在进退维艰的状态中,即既担心囤积时间过长产品过期,又担心压价销售带来巨额亏损。
这仅是从消费需求端来看。如果从供给端来看,鱼片爆仓背后是预制菜行业对大单品的过度跟风导致的供过于求。换句话说,即便酸菜鱼品类不下滑,在预制菜从业者盲目跟风追逐下,半成品鱼片爆仓同样无可避免。
不只是鱼片,就连国人最为喜爱的小龙虾,在涉及到预制菜时也一样难逃预制菜产业“魔咒”——跟风,而后价格战。
图片/Pixabay
以曾被称作“小龙虾第一品牌”的信良记为例,2020年4月1日,罗永浩开启抖音直播首秀,而后以当晚卖出46.5万盒即热麻辣小龙虾,订单额超5000万元的销售成绩将信良记推向高光时刻。然而几年过去,信良记发展却不温不火,甚至不得已向老上海葱油饼、柠檬酸辣鸡爪等预制产品发起进攻。
分析信良记失去优势的原因,主要在于在小龙虾预制菜爆火后,包括海底捞、文和友、肯德基在内的餐饮品牌纷纷加码入局,市场竞争激烈。当各路选手蜂拥而至之后,价格战自然接踵而来。据虎嗅报道,在抖音、美团等平台,在线下餐饮店,最夸张的小龙虾套餐可低至99元9斤。
跟风、同质化、价格战,足以“吞没”每一个新生的预制菜品类,但另一方面,它同样也在加速推动着预制菜行业洗牌。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预制菜相关的新注册企业为12446家,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降低至1895家。而预制菜相关企业的总量也在下滑,2020年中国预制菜企业存量为63714家,为历史高点;截至2023年6月29日,预制菜企业现存61663家。
正如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锐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所说:“有很多专家在讨论,3-5年之内,现有的中国预制菜企业应该会淘汰90%以上。预制菜在中国不缺品类,不缺产量,最缺的是品质、品牌和标准化。”
而这或许可以从日本预制菜发展中得以窥见。
结语
中国消费产业发展总能从日本市场中找到影子。预制菜也不例外。
纵观中国和日本预制菜的发展轨迹,两者在崛起阶段和渠道上呈现出相似的逻辑。而对比日本预制菜高达60%的渗透率来看,国内预制菜渗透率目前仅10%-15%,还大有发展空间。此外,中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较低,CR10仅为14.23%,而日本CR5达64.04%。
但最终问题的落脚点在于,预制菜品牌如何打破跟风市场,摆脱“大单品依赖症”以及向C端推进。
这两年,国内确有预制菜品牌在往C端发力,但在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社会环境、人口因素不同等多种因素下,中国预制菜想要向C端推进明显起点更高,操作也更难。到最后,真正能打动C端消费者的,一定是有经验和技术积累且建立了品牌优势,并具有供应链整合能力的玩家。
而在这点上,不出意外的话,老牌选手或将拥有绝对优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