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28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于为各种突发情况提供临时翻译的缅甸语学生来说,自己注定只能成为很多事件其中某段的参与者或旁观者。除了帮助警方翻译,少数缅北失联孩子的父母偶尔也会联系上他们,请求援助。
2022年11月,2023届的缅甸语专业学生于化曾接到两个家庭的援助请求。两家孩子是同学,都在某边境城市的中学读初三。出走后,他们告诉父母,自己在缅甸妙瓦底地区一公司务工,但在离家十天时,就彻底失联。
父母在微信群里向于化提供的信息,希望他可以帮忙翻译给缅甸警方。(图/受访者提供)
两家父母已在当地报警,但无法联系上缅甸警方。由于支付不起高昂的专业人士寻人费用,他们辗转找到了大四在读的于化。然而于化能做的,仅仅只有拨打驻缅使馆提供的电话,尝试帮他们向缅甸警方报警。“我的国际长途是开启的,但这个号码是空号,无法接通。我还在校友群里询问了如何联系缅甸警方,但也无果。”
“最后这件事怎么样了?有后续吗?”
“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其实从失联那一刻起,结局是什么,大家应该心里都有底了。”
距离事件过去近一年,《孤注一掷》上映,于化在电影中看到了更多被困者,他们都像极了自己当时想要努力解救的少年。有过这段经历,他更能共情当时向他求助的家长,明白失去孩子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是何种毁灭性的打击。“很不幸,也很可悲。但能做的实在太有限了。”
一些青年被犯罪者打着招工的名头诓骗到缅北,从此失去音信,即使他们的亲人再怎么坚持寻找,救援难度依然极大。(图/《孤注一掷》)
“三非人员”、失独家庭、交流使团……一群年轻的学生架起了一座座跨越灰色地带的沟通桥梁。当刺耳且饱含偏见的声音攻向缅甸语专业,大概没什么比每一级学生的真实经历更能作为有力的回应。-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