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8-31 | 來源: 梅斯醫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胡歌 | 字體: 小 中 大
近日胡歌頻頻深夜發布微博動態,引發了眾多影迷跟網友的關注和擔心。
從胡歌近日的微博看,他白天陽光明媚,是大家眼中的積極boy,轉眼到了晚上就變成了emo男孩,用他所飾演的角色來說則是“白天李逍遙,晚上梅長蘇。”
很多影迷擔心胡歌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事實上,這種"早F晚E"的現象在很多普通人中也存在。經過壹晚的睡眠和情緒的沉澱,我們的心情得到了調節,然後我們會刪除前晚發泄情緒的證據。這樣的情況在朋友圈裡並不罕見。
更多網友表示2023年8月30日正式確診為胡歌。深夜:emo,早晨:陽光明媚。
早F晚E—當代打工人現狀
“到點了,該emo了。”這是無數午夜心碎人的slogan。
emo,被中國新聞周刊評為“2021年度拾大熱詞”之壹,被網友用以表達喪、難過等負面情緒。
深夜“e”個人“momo”地哭,這看似調侃,但實際上卻是大多數人的常態:白天雞血滿滿,而壹到晚上就會莫名開始傷春悲秋,發表傷感又厭世的言論,成為壹個面無表情的矯情“咯噔文學”自動生成器: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我的血液裡壹半是懦弱瘋狂,壹半是自私涼薄。”
……
為什麼很多人壹到晚上就會打開抑郁的開關呢?這種“晨輕暮重”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1、深夜反芻
很多人習慣在晚上的時候回顧今天壹整天發生的事情,當反思自己今天做得不夠好的事情時,就很容易會感到emo。
雖然深夜反芻是正常的,但它並不健康!2018年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的研究證實,這種深夜反芻式沉思會加劇抑郁和焦慮的情緒,也是發生夜間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2、臥室微弱光線
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的壹項研究表明,睡眠期間臥室的低水平光照與老年人出現抑郁症狀之間有關,而年輕人的眼睛更加敏感,低水平光照影響抑郁症狀出現的風險可能會更高。
3、手機電子藍光
2020年6月發表於《自然神經》(Nature Neuroscience)的壹篇研究用實驗室老鼠和藍光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發現,在夜間反復將實驗室小鼠暴露在藍光下會導致抑郁症狀的出現。這個結果意味著,人們經常在晚上使用智能手機也可能會導致抑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