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0-11 | 来源: 壹读传媒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极 | 字体: 小 中 大
不同温度下,各器官完善的历程也不一致。在适温下,随着水温升高器官分化亦提早完成。28℃、32℃条件下发现在控温试验的第2天就开始摄食,而 15℃组直到第4天才开始摄食,并且在所进行的几个温度组中其开口摄食的时间有随着温度上升而提前的现象。
所以,为了保证产量,大部分养殖鲶鱼的水池温度都会控制在20℃~25℃左右。
通常情况下,鲶鱼更喜欢生活在较暗的水域,包括江河近岸的深坑、石缝、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水流速度较慢的水域中。如果是在水库、池塘、湖泊的静水中,它们往往喜欢在阴暗底层或者是大片的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之下。
只有当水质出问题、水里严重缺氧或水温过高时,鲶鱼才会主动浮出水面。
当鲶鱼主动浮出水面,多半是出问题了。
吃鲶鱼有好处
关于鲶鱼,不少人还有一个印象:脏。
这确实有点道理。
一来鲶鱼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吃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也会进食一些同类的尸体(饥饿的情况下)和鼠类、小鱼、小虾等活物。当然了,它也吃动物粪便。
事实上,在水产养殖业中,动物粪便属于一种廉价、无毒的天然肥料,它为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大量营养,所以很多养殖户会把鸡、猪粪等作为饲料喂食。而且正规养殖场在使用之前会对粪便做发酵处理,以彻底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同时将粪便中的大分子蛋白分解成容易利用的小分子蛋白和营养物质。
二来,因为吃得不挑,鲶鱼确实能在比较脏的水环境中生,但人家也是有下限的,如果水质特别恶劣,是会影响鲶鱼的正常繁殖和健康生长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导致鱼体中毒死亡。
鲶鱼因其长须而得名,黑色牛头鲶鱼的长须尤其明显|图源:参考资料[1]
虽然鲶鱼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吃鲶鱼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别的不说,鲶鱼吃多了有可能变聪明。
鲶鱼的脑黄金(DHA)含量很高,而DHA能参与脑细胞的形成和发育,对神经细胞轴突的延伸和新突起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可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参与大脑思维和记忆形成过程。加之人体自身不能合成DHA,所以,经常食用富含DHA的鱼肉,有利于脑细胞的再生,增强智力和提高记忆力,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另外,部分鲶鱼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以洞庭湖野生鲶鱼(俗称土鲶)为例,野生鲶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49g/100g鲜肉,远高于鸡蛋,是其1.29倍;脂肪含量为8.19g/100g鲜肉,高居10种淡水鱼(如下图)之首,也高于猪瘦肉和凡纳对虾,分别是猪瘦肉和凡纳对虾的1.32倍和7.65倍;热量为599kJ/100g鲜肉,居于10种淡水鱼之首,与猪瘦肉基本持平,稍低于鸡蛋,但远高于凡纳对虾。
不难看出,野生鲶鱼实际上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