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0-19 | 來源: 音樂先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壹代年輕人從入職那壹天,就開始期待退休。
直面汗牛充棟的文件、永無止境的會議、讓人棘手的職場關系,他們總會從內心發出振聾發聵地提問,“我什麼時候可以退休啊?”
掰掰手指壹算,可能還有叁拾年。
但總有年輕人能夠另辟蹊徑,雖然還沒有退休,但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生活。
上班前,先去中藥房調配壹杯酸梅湯;下班後,聽著鳳凰傳奇、去社區食堂吃個飯;回到家,匆匆帶上教材和樂器趕去老年大學。
在上班與上進之間,他們選擇了上老年大學。
在老年大學學音樂,到底有多香?
顧名思義,老年大學是老人更新知識的課堂,健身養心的場所,開心娛樂的園地,廣交朋友的平台,智力開發的基地。
但現在,你隨便走入壹間老年大學的課堂,很可能看見的是這樣的場面:40後坐在琴凳上演奏,00後站在鋼琴旁唱譜;50後在調弄古箏,00後在復習昨天學習的曲目;60後在縱情高歌,00後在給他們作和聲。
別以為面向老年人的大學就意味著課程內容落伍、教學節奏簡單,細看老年大學的招生簡章,每壹把都是高端局。
在老年大學,古典舞、芭蕾形體、民族舞壹應俱全,葫蘆絲、電鋼琴、吉他、贰胡有求必應。與此同時,按照學員的水平不同,有的老年大學班級還分為基礎班、提高班乃至研學班。
更重要的是,不少老年大學的報名都沒有年齡限制,這為許多年輕人敞開了大門。
在今年上半年,29歲的Elaina就向媒體分享了她在老年大學學習鋼琴的經歷。94年的她在初入課堂時驚訝地發現,自己並不是最年輕的,“還有兩個大學生,起碼叁分之壹的學生目測都沒有超過50歲。”
除了課程豐富,在動輒幾千元的興趣班費用面前,老年大學的價格實在讓人心動。
例如,廣州老年大學的微信公眾號上顯示,絕大部分課程都是500元壹學期,壹節課45分鍾,每周上2節,共16次課。據北京市東城區老年開放大學的招生簡章顯示,最便宜的課程只需要260元/15次,最貴的形體課程也不過是1300元/10次,藝術類課程價格大多都在400-500元。
極高的性價比,掀起了壹波年輕人入讀老年大學的熱潮。
打開小紅書,各類年輕人報名老年大學的帖子層出不窮。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要麼呼朋引伴參加心儀的課程,要麼做最新的課程表分享,要麼分享自己的課程體驗,不亦樂乎。
不過,許多城市都將入學年齡限制到45周歲以上。但這並不能阻礙年輕人學習音樂的腳步,社區課程、市民夜校也順勢成為年輕人的新寵。
前不久,話題#上海年輕人為啥都開始上夜校了#便登上熱搜,到群眾文化館上夜校儼然已經取代了City Walk,成為滬上年輕人的心頭好。
夜校課程分為春季班和秋季班,壹共開設點位123個、課程278門,幾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想到的藝術門類,聲樂、戲劇、瑜伽、美妝、手工、繪畫、舞蹈,甚至還有壹大批非遺項目。絕大多數課程每周安排壹次課,在工作日的晚柒點至八點半,也有部分課程在周末。壹期12次課,收費多為500元。
據悉,上海的市民夜校吸引了近38萬人報名,最終招收學員6507人。其中“80後”、“90後”占比高達79%。甚至報名期間,搶得最快的課程,8秒內就沒有了名額。
“當500塊錢12節的藝術課擺在你面前,你當然會熱淚盈眶、感激涕零、立馬報名,對吧?”在澎湃新聞的采訪中,夜校學員小白激動地說。
老年大學學音樂,治好我的精神內耗
沒有考核,沒有排名,沒有績點要求,沒有KPI。
年輕人苦苦找尋的松弛感,在老年大學找到了;年輕人在職場的精神內耗,被叔叔阿姨治愈了。
壹切都以興趣為主導,主打壹個輕松愉快。工作的艱難跟生活閱歷豐富的同桌說說,生活的煩惱跟作為過來人的同學談談。
日常為工作拼搏,周末和夜晚便重新捕獲生活,擺脫了職場的氛圍,老年大學成為年輕人之間的“新晉烏托邦”。
除此之外,許多年輕人也在老年大學裡,實現童年時擱淺的夢想。
在大批職場人進入老年大學的這個夏天,張雪峰直播間的高考、考研指導也頻頻受到關注。那些廣泛引起的熱議的直播片段,大多是父母們守在線上,詢問如何能選擇到壹份容錯率更高的專業,幾年以後順利獲得壹份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老年大學的“無用之用”與家長們奉為圭臬的報考建議,恰好形成了壹代年輕人生活的壹體兩面。
以步入職場為界。此前的人生,他們被推著前進,極度飽和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無暇自問:到底熱愛什麼,此生想要以何為業,卻在“考上高中/考上大學/參加工作過就好了”的期待中全力奔跑。
此後的人生,他們突然有相當的自主權,那些擱淺的興趣和愛好又突然找到他們,許多人開始在“成年後養育的第壹個孩子是自己”的感召下,去彌補那對童年自己的虧欠。
因此,在入學老年的同時,許多年輕人還給自己買了壹罐高樂高,為的是嘗壹嘗小時候心心念念的味道;或者報復性地購買零食,自己為自己的童年禁忌頒出壹份許可;Jellycat丑萌丑萌的玩偶也攻占了許多年輕人的床鋪,大家寄希望於由此進入童年的舊夢。
更遑論,在老年大學學習音樂是壹次具有極高性價比的彌補,是壹種成本極低的娛樂方式,每節課可能只需要每個工作日那壹杯冰美式的價格。
在這背後,也無形中透露出年輕人生活理念的變遷。
今年,年輕人花出去的每壹筆錢都變得小心翼翼。如果追問年輕群體今年最愛買什麼?答案唯贰,壹是金子,贰是彩票。
前者驅動年輕人成為攢錢特種兵,瞄准了黃金這壹硬通貨,金條買不起,金豆豆就成為理財新寵。壹個金豆豆僅壹克,售價在500元左右,每壹個月攢壹顆成為不少人的“小目標”。數據顯示,今年柒夕節期間,黃金消費迎來小高峰,以95後為代表的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
後者驅動年輕人走進彩票站,篤信自己中不了大獎,但仍願意為2元的價格購買壹個短暫幻想的情緒出口。2023年4月,全國共售出彩票503.26億元,同比增加了192.54億元,漲幅高達62.0%。在彩票壹路走高的同時,2023年5月,新發基金份額創下8年以來的單月新低。
兩組數據對照之下,正說明了人們正捂緊口袋,很多人寧願花點小錢買壹張收益率趨近於0的彩票,也不願意把錢放進宣傳介紹上注明歷史收益率喜人的基金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年大學之於年輕人,既是小金豆壹般的攢錢利器,又是彩票站壹般的情緒閥門。
既能讓年輕人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完成社交與娛樂,完美順應生活方式到消費理念的向老化;又能另壹方面讓年輕人全方位擁抱情緒價值,在日常的工作時間之外完全去功利化。
我們都需要“精神老年大學”
在年輕人開始入讀老年大學後,質疑也隨之而來,首當其沖的,就是年輕人是否在搶占中老年人的資源?
事實上,很多老年大學仍會限制報名年齡,通常在報名或入學人員不足時,才會將剩余名額向年輕人開放。例如,有年輕人在報名以後就接到了老年大學招生辦公室的電話,通知他們的入學資格被取消,並解釋說之前面向年輕人開放是因為疫情期間報名的老年人不足。
當我們思考年輕人進入老年大學是否會帶來資源爭奪的社會問題之前,不妨想想,這些掌握著文化話語權、處於文化消費中心的年輕人,被工作壓力裹挾著逐漸喪失深度學習和文化消費的熱情,又何嘗不是壹個社會問題?
正如最近壹個新的名詞引發年輕人的關注,那就是“文化體力”。
它沒有明確的定義,也沒有具體的內涵和外延。但每壹個工作過的職場人都能聯想到那個場景,經過拾余個小時的工作,再加上數個小時的通勤,參加泛文化活動的精力全部消耗殆盡,看不動深度的出版小說,需要看微博上的各國文學bot來擷取最精要的部分,也看不動兩個鍾頭的電影,需要看叁分鍾內涵蓋所有信息量的電影解說,嚴重消耗了當代人的“文化體力”。
先刷壹個小時短視頻,再打壹個小時手游,工作的怨氣才能被稍稍驅散,才有勇氣面對新壹天的生活。不僅物質生活不富足,精神世界也越來越貧瘠了。
所以說,老年大學或許是壹種可能的解法,壹種年輕人在文化體力消耗後的自救,在快時代的恐慌與獲得即時滿足之間找到的壹種微妙的平衡。
那麼,對於這壹代年輕人來說 , 更多精神的老 年大學又在哪兒?-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