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0-28 | 來源: 南都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何出具 “無保留意見”報告
在普華永道站上風口浪尖之際,很多投資者也好奇,審計機構具體是審核什麼?如何審核的?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會計審計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夏立軍教授對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無論是A股還是其他市場,對上市公司年報通常都有強制審計的要求。但年報審計不是指對年度報告裡所有內容的審計,而是對年報裡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對非財務信息並不進行審計。
那麼,具體是審計財務報告的什麼內容?夏立軍解釋:“主要是看報表和附注,是否按照會計准則要求,真實公允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審計機構開展審計工作時,需要遵循審計准則,也就是按照審計准則的要求,對被審計對象的財務報告是否符合會計准則進行審計鑒證,在此基礎上出具審計報告。
那麼,哪些情況下,審計機構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也就是通常說的非標准審計意見呢?
夏立軍介紹:“由於上市公司拿到非標准審計意見會帶來壹系列後果,大部分情況下上市公司都會按照審計師的意見對公開披露前的財報中錯報進行會計調整,最終獲得標准的無保留審計意見。但是有壹種情況是,上市公司如果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審計師也需要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在很多市場,上市公司拿到的非標准意見報告均和持續經營有關,這壹般意味著審計機構有充分證據表明企業的持續經營存在重大風險。比如說,審計機構在審計ST公司時,如果發現企業的主營業務不能正常開展,出現了嚴重虧損,資不抵債,或者資產被凍結,等等,那麼這些證據和信號就提醒審計機構企業的持續經營可能出現了重大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普華永道認為恒大在持續經營上存在重大風險,那麼應該在審計報告中出具非標准意見的報告,及時對公眾警示風險。這也通常是投資者對審計機構寄予的希望所在。
但普華永道在為中國恒大出具的2020年度審計報告中發表了無保留意見,並未提及該司持續經營的重大不確定性。這令投資者疑竇叢生:普華永道是否故意對風險視而不見?
“沒這麼簡單!”夏立軍解釋,審計師開展工作時所有職業行為都需要遵守審計准則,以此來判斷企業持續經營是否有重大風險。審計准則裡,包含了評估持續經營重大風險的基本原則和指南。審計師的責任是,就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告時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的適當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並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就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出具相應類型的審計意見。
夏立軍表示,審計機構需要關注被審計的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對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保持警覺。如果財務報告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但審計師根據審計准則的要求判斷公司管理層在財務報告中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不適當的,審計師應當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他補充道,如果判斷公司管理層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適當的,但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且財務報告對重大不確定性已作充分披露,審計師應當發表無保留意見,並在審計報告中增加以“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為標題的單獨部分以警示財務報告使用者。如果判斷公司管理層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適當的,但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且財務報告對重大不確定性未作出充分披露,審計師應當按照審計准則要求恰當發表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
擔責與否,主要看是否勤勉盡責?
那麼,在恒大事件中,普華永道究竟應不應該承擔責任?如果需要,又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安然事件,是投資者屢次拿出來對比的壹個案例:2001年,當時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宣告破產,成為美國當時所謂的“史上最大破產案”。破產前,安然公司承認做了假賬,虛報數字令人瞠目結舌。
與此同時,曾是全球伍大會計師事務所之壹的安達信因幫助安然公司造假,被判處妨礙司法罪後終至倒閉,全球伍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由此變成“肆大”。
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大學經濟法教授博導李有星對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從法律層面來說,會計師事務所是否需要擔責分兩種情況,壹是審計結果是否符合企業真實情況,比如說營收、成本、利潤、負債等數據是否真實;贰是,審計是否勤勉盡責,是否按照審計相關的規范、程序和職業操守履行職責,從而導致應該發現的公司財務造假和虛假陳述未被發現。-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